在長安城樓之上,林瑤與蘇清婉迎著微風,望著城中的繁華盛景,心中滿是欣慰。可還沒等她們沉浸在這片刻的寧靜中,新的挑戰已悄然來臨。
隨著大唐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國內的商業活動愈發繁榮,新興的商業階層逐漸崛起。這本是國家發展的積極訊號,但也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這些新興商人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部分人開始試圖干預政治,以謀取更多的商業利益。他們賄賂官員,操縱市場價格,擾亂正常的商業秩序。
蘇清婉在處理日常政務時,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異常現象。她在審閱各地呈遞的商業報告時,發現多起商業糾紛背後似乎都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操縱。一些原本公平競爭的市場,突然出現某幾家商戶壟斷的局面,而這些商戶與當地官員的往來十分密切。
蘇清婉立刻將此事告知林瑤,兩人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林瑤神色凝重地說:“這些商人的行為不僅破壞了商業的公平,更可能腐蝕我們的官員隊伍,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蘇清婉點頭表示贊同:“我們必須採取措施,整頓商業秩序,打擊官商勾結。”
於是,蘇清婉組織了一支由公正廉潔的官員和經驗豐富的商人組成的調查小組,深入各地展開調查。調查小組喬裝打扮,混入商人群體和官場之中,秘密收集證據。他們發現,一些商人透過向官員行賄,獲取了獨家的商業經營權,排擠其他競爭對手;還有些官員利用職權,為商人提供便利,從中收取鉅額賄賂。
掌握了充分的證據後,蘇清婉決定向這些不法行為開刀。她在朝堂上公佈了調查結果,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涉案官員試圖狡辯,但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他們的辯解顯得蒼白無力。蘇清婉下令將涉案官員革職查辦,依法嚴懲;同時,對那些違法商人進行了嚴厲的處罰,沒收其非法所得,並禁止他們在一定期限內從事商業活動。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官商勾結的問題,蘇清婉對商業管理制度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革。她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商業審批和監管機制,所有商業活動都必須經過嚴格的稽核,確保公平競爭。同時,加強了對官員的監督和管理,設立了專門的監察機構,對官員的行為進行實時監督,一旦發現有官員與商人勾結謀取私利,立即進行調查和處理。
在解決國內商業問題的同時,大唐的國際形勢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名為扶桑的島國,近年來發展迅速,國力逐漸增強。扶桑國的統治者野心勃勃,妄圖在周邊地區擴張勢力。他們開始頻繁派遣船隊在海上活動,對大唐的海上貿易航線構成了威脅。
林瑤和蘇清婉透過情報系統得知了扶桑國的動向,他們意識到,必須加強大唐的海上防禦力量。林瑤親自前往沿海地區,視察海軍建設情況。她發現,大唐的海軍雖然在規模上佔據優勢,但在艦船的效能和航海技術方面,與扶桑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為了提升海軍的實力,林瑤決定加大對海軍建設的投入。她組織工匠們研發新型的艦船,改進艦船的設計和製造工藝。經過一番努力,工匠們成功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戰艦,這種戰艦不僅速度快、機動性強,而且裝備了先進的武器系統,大大提高了海軍的戰鬥力。
同時,林瑤還加強了對海軍士兵的訓練。她聘請了一些經驗豐富的航海家和軍事專家,對海軍士兵進行航海技術、海戰戰術等方面的培訓。在訓練中,林瑤注重培養士兵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戰鬥意志,讓他們在面對敵人時能夠保持冷靜,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除了軍事上的準備,蘇清婉也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試圖透過外交手段解決與扶桑國的爭端。她派遣使者前往扶桑國,與扶桑國的統治者進行談判。使者向扶桑國的統治者傳達了大唐的和平意願,希望兩國能夠透過和平協商解決問題,共同維護海上的和平與穩定。
然而,扶桑國的統治者卻對大唐的提議置若罔聞,他們認為大唐的和平姿態是軟弱的表現。於是,他們繼續在海上挑釁,襲擊大唐的商船,抓捕大唐的漁民。面對扶桑國的囂張行徑,林瑤和蘇清婉決定不再容忍,他們決定採取強硬的措施,扞衛大唐的尊嚴和利益。
林瑤率領大唐海軍艦隊,前往海上巡邏,加強對海上貿易航線的保護。同時,她還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一旦扶桑國的船隊再次挑釁,將予以堅決的打擊。
終於,在一次巡邏中,大唐海軍艦隊與扶桑國的船隊相遇。扶桑國的船隊率先發動攻擊,他們憑藉著艦船的速度優勢,試圖衝擊大唐海軍的陣型。林瑤沉著冷靜,指揮艦隊迅速調整陣型,利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