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瑤與蘇清婉站在長安郊外,望著豐收的盛景,心中滿是欣慰。可回宮的途中,負責情報的官員匆匆趕來,帶來一個令人不安的訊息——在大唐的北方草原,曾經被大唐擊敗的突厥部落,在一位新首領阿史那隼的帶領下逐漸崛起,勢力不斷壯大,開始頻繁在大唐邊境騷擾掠奪。
林瑤和蘇清婉回宮後,立刻召集大臣商議對策。林瑤面色冷峻,率先開口:“突厥部落野心不死,如今在邊境滋事,若不及時處理,必將成為大唐的心腹大患。”蘇清婉秀眉微蹙,點頭道:“軍事行動不可貿然,先得深入瞭解突厥的實力與動向。”
於是,蘇清婉安排了一批精明能幹的密探,喬裝成草原牧民,混入突厥部落。密探們在草原上小心潛伏,與突厥牧民交流,慢慢收集情報。原來,阿史那隼野心勃勃,他整合了突厥各部落,組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他還從西方引進了先進的騎兵戰術和武器,訓練士兵,意圖再次挑戰大唐的權威。
林瑤得知情報後,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軍事防禦。她奔赴北方邊境,視察邊防軍的情況。發現邊防軍雖有一定實力,但在應對突厥騎兵的快速突擊上,存在諸多不足。於是,她下令徵調擅長騎射計程車兵,組建了一支快速反應騎兵部隊。
為了提高邊防軍的戰鬥力,林瑤親自指導士兵訓練。她教授士兵如何在草原上應對突厥騎兵的迂迴包抄戰術,如何利用地形設伏。同時,她還組織工匠打造了一批新型武器,如射程更遠的強弩,能在遠距離對突厥騎兵造成殺傷。
蘇清婉在長安則全力開展外交活動。她派遣使者前往突厥周邊的部落,與他們溝通交流,試圖分化突厥的聯盟。使者們帶著豐厚的禮物,向周邊部落闡述與大唐合作的好處,以及突厥擴張對他們的威脅。在蘇清婉的努力下,一些部落開始動搖,不再全力支援突厥。
然而,阿史那隼並未因大唐的行動而退縮。他集結了突厥的精銳騎兵,向大唐邊境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突厥騎兵如潮水般湧來,攻勢迅猛,一時間,大唐邊境告急。
林瑤迅速指揮邊防軍迎戰。她讓步兵在前方結成堅固的防線,手持長槍和盾牌,抵禦突厥騎兵的正面衝擊。同時,派出快速反應騎兵部隊從側翼迂迴包抄,對突厥騎兵進行騷擾攻擊。戰場上,喊殺聲震天,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在一次戰鬥中,突厥騎兵突破了大唐邊防軍的一道防線,局勢危急。林瑤見狀,親自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前往支援。她身先士卒,手持長刀,衝入敵陣。士兵們見主帥如此英勇,士氣大振,紛紛奮勇殺敵。在林瑤的帶領下,大唐軍隊成功擊退了突厥騎兵,穩住了防線。
隨著戰爭的持續,突厥軍隊雖然勇猛,但在大唐軍隊的頑強抵抗和蘇清婉的外交分化下,逐漸陷入困境。他們的後勤補給出現問題,內部也開始出現矛盾。
蘇清婉抓住時機,再次派遣使者前往突厥,提出和平談判的建議。阿史那隼權衡利弊後,同意與大唐談判。雙方在邊境的一個小鎮舉行和談,經過多輪艱難的討價還價,最終達成和平協議。突厥承認大唐的邊境主權,承諾不再侵犯大唐邊境,大唐則給予突厥一定的貿易優惠,雙方恢復和平。
解決完突厥問題後,林瑤和蘇清婉將注意力轉回國內。他們發現,隨著商業的繁榮,長安城內的商業佈局混亂,市場秩序也存在不少問題。不同行業的店鋪雜亂無章地分佈在城市各處,不僅影響了城市的美觀,也不利於商業的規範管理。
蘇清婉決定對長安的商業佈局進行重新規劃。她組織官員對長安的街道進行詳細勘察,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劃分出專門的商業區。例如,將絲綢、瓷器等高檔商品的店鋪集中在一條街道,形成“珍寶街”;將糧食、蔬菜等生活用品的交易集中在另一個區域,設立“民生市場”。
為了規範市場秩序,蘇清婉還制定了嚴格的市場管理制度。規定了市場的開放時間、商品的定價規則,嚴厲打擊哄抬物價、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她安排了專門的市場管理人員,負責監督市場交易,維護市場秩序。
在文化教育方面,林瑤和蘇清婉進一步加大投入。他們在長安建立了一座大型的皇家學院,匯聚了國內頂尖的學者和教師。學院不僅教授儒家經典,還開設了天文、地理、醫學、工學等多個學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為了鼓勵學術研究和文化創新,林瑤和蘇清婉設立了豐厚的學術獎勵。對於在學術研究上有突出成果的學者,給予高額的獎金和榮譽稱號;對於創作優秀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者,也給予大力的支援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