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濃,林瑤和蘇清婉從長安城樓緩緩而下,暖黃的日光灑在她們身上,映照出一路的艱辛與成就。但她們心裡清楚,大唐前行的道路永遠不會風平浪靜,新的挑戰已然在暗處悄然滋生。
隨著大唐金融體系改革的推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商業發展的資金壓力,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金融市場逐漸活躍,各類金融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監管體系在面對這些新興金融模式時,仍存在諸多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監管空白,設立非法錢莊,進行非法集資、放高利貸等違法活動,嚴重擾亂了金融秩序,許多普通百姓和中小商人深受其害。
林瑤和蘇清婉在接到關於非法金融活動的密報後,神情凝重。蘇清婉秀眉緊蹙,語氣中帶著憤怒:“這些不法之徒竟敢擾亂金融秩序,損害百姓利益,絕不能姑息!”林瑤點頭,目光堅定:“必須加強監管力度,完善監管細則,將這些違法活動徹底根除。”
於是,蘇清婉立即召集金融監管機構的官員,以及律法專家,共同商討應對方案。他們深入研究當前金融市場的亂象,仔細梳理現有監管制度的不足之處。經過多日的日夜奮戰,一套更為完善的金融監管細則應運而生。新細則明確了各類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對非法金融活動的界定和懲處措施也更加細化和嚴厲。
為了確保監管細則能夠有效執行,林瑤親自部署,組建了多支金融監察隊伍,分赴全國各地,對金融機構進行全面排查。在一次對長安城內一家非法錢莊的突擊檢查中,監察隊伍當場查獲大量非法交易賬本和涉案財物,將涉案人員一網打盡。這一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強烈反響,有力地遏制了非法金融活動的蔓延。
在教育改革持續推進的過程中,雖然偏遠地區的教育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隨著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然而,傳統的科舉制度卻難以選拔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科舉考試內容側重於儒家經典和詩詞歌賦,對於科技、商業、管理等實用領域的知識涉及較少,導致許多在這些領域有專長的人才被埋沒。
林瑤和蘇清婉意識到,科舉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蘇清婉說:“科舉制度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如今卻無法滿足國家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我們必須做出改變。”林瑤贊同道:“新的科舉制度應注重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和實際才能,為國家選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於是,一場科舉制度改革的研討在朝堂上熱烈展開。禮部官員、學者、各行業代表紛紛建言獻策。最終,改革方案確定:在保留傳統科舉考試內容的基礎上,增設科技、商業、管理等科目,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選擇報考。同時,為了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引入了新的閱卷和選拔機制,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參與評審。
科舉制度改革的訊息一經傳出,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年輕學子們紛紛調整學習方向,開始關注和學習實用領域的知識。一位年輕的學子興奮地說:“這次科舉改革真是太好了,像我對機械製造很感興趣,以前卻沒有機會在科舉中展示,現在終於有機會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了!”
隨著大唐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文化產業迎來了空前的繁榮。但與此同時,文化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一些文化企業為了追求商業利益,不惜粗製濫造文化作品,導致文化市場上出現了大量低俗、劣質的文化產品,嚴重影響了大唐文化的品質和形象。
林瑤和蘇清婉對文化市場的這一亂象高度重視。蘇清婉嚴肅地說:“文化作品是國家文化的載體,這些低俗劣質的作品不僅汙染了文化環境,也損害了大唐文化的聲譽,必須加以整治。”林瑤表示贊同:“我們要建立文化作品的質量評估體系,引導文化企業創作高質量的文化作品。”
於是,蘇清婉組織成立了文化作品評審委員會,由文學、藝術、歷史等領域的知名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制定了嚴格的文化作品質量評估標準,從思想內涵、藝術價值、社會影響等多個方面對文化作品進行評估。對於符合標準的優秀作品,給予資金扶持、榮譽表彰等獎勵;對於低俗劣質的作品,則予以嚴厲批評,並禁止其在市場上流通。
在評審委員會的嚴格監管下,文化市場的風氣得到了明顯改善。文化企業開始注重提升作品質量,一批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高超藝術水準的文化作品相繼問世。在一次全國性的文化作品展覽中,一幅描繪大唐盛世繁華景象的大型繪畫作品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其細膩的筆觸、豐富的色彩和深刻的寓意,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