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瑤與蘇清婉的不懈努力下,大唐國內各項事務逐步走上正軌,然而南炎國的威脅卻如同一把高懸的利劍,時刻讓她們警惕。
林瑤從南方邊境返回長安後,立刻投身於軍事部署的進一步完善之中。她深知南炎國軍隊擅長叢林作戰,且士兵多精通騎射,行動敏捷。為了應對這一情況,林瑤在軍中挑選了一批身體素質出色、反應敏捷計程車兵,組建了一支特種部隊。這支特種部隊專門針對叢林環境進行訓練,他們在長安郊外的山林中模擬南方叢林的地形,進行攀爬、追蹤、伏擊等訓練。
林瑤親自為特種部隊制定訓練計劃,每天清晨,士兵們便在山林中開始長跑,鍛鍊耐力。隨後,他們進行攀爬訓練,藉助藤蔓和繩索,迅速爬上陡峭的山坡,模擬在叢林中穿越險阻。在武器使用方面,林瑤為他們配備了輕便且適合近戰的短刀和匕首,同時加強了弓箭的訓練,要求士兵們在複雜地形中也能精準射擊。
除了訓練特種部隊,林瑤還對大唐的常規軍隊進行了戰術調整。她組織將領們研究南炎國的軍事特點,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戰術。例如,針對南炎國騎兵的快速衝擊,她設計了車陣戰術,將戰車排列成堅固的防線,士兵們躲在戰車後面,利用長槍和弓弩抵禦騎兵的進攻;同時,在車陣中留出通道,以便在合適的時機派出騎兵進行反擊。
蘇清婉在外交上也積極奔走。她一方面與周邊國家頻繁溝通,鞏固與鄰國的友好關係,確保在大唐面臨戰爭時,不會腹背受敵;另一方面,她不斷收集南炎國的情報,試圖瞭解其國王的真實意圖和軍事部署的細節。
蘇清婉派遣了一批精明能幹的密探前往南炎國。這些密探喬裝成商人、流民等不同身份,混入南炎國的各個城市和軍營。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收集南炎國的兵力分佈、武器裝備、糧草儲備等重要情報。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密探們陸續將情報送回長安。
從情報中得知,南炎國正在大規模徵兵,軍隊人數不斷增加,而且他們還從西方購買了先進的攻城器械,準備用於進攻大唐。南炎國的國王還在國內大肆宣揚大唐的“威脅”,煽動民眾的戰爭情緒,為戰爭做輿論準備。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林瑤與蘇清婉在宮中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討。林瑤神情嚴肅地說:“清婉,南炎國的戰爭意圖已經十分明顯,我們必須做好全面的戰爭準備。”蘇清婉微微點頭,目光堅定:“沒錯,軍事上我們要嚴陣以待,外交上也不能鬆懈。我會繼續與各國溝通,爭取更多的支援。同時,我們也要穩定國內的民心,讓百姓們相信我們有能力保衛國家。”
為了穩定民心,蘇清婉組織了一系列宣傳活動。她讓官員們在長安及各個州縣張貼告示,向百姓們說明南炎國的威脅以及大唐的應對措施,讓百姓們瞭解到國家正在積極備戰,有能力保障他們的安全。同時,她還安排了一些學者和文人撰寫文章,歌頌大唐的輝煌歷史和強大實力,激發百姓們的愛國熱情。
在文化方面,蘇清婉也藉助這次危機,進一步弘揚大唐的文化精神。她組織了一場大型的文化活動,邀請了眾多詩人、畫家、音樂家參與。活動中,詩人們創作了許多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畫家們繪製了展現大唐山河壯麗和軍民團結的畫作,音樂家們則演奏了充滿鬥志的樂曲。這些文化作品在長安城內廣泛傳播,極大地鼓舞了百姓們計程車氣。
林瑤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軍事後勤保障上。她下令在南方邊境附近建立多個糧草儲備基地,確保軍隊在戰爭時有充足的糧草供應。同時,她還組織工匠們加緊製造兵器和鎧甲,提高兵器的質量和數量。
在兵器製造方面,林瑤引入了新的技術和工藝。她從民間招募了一些擅長鑄造兵器的工匠,與官方兵器坊的工匠們共同研究。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淬火方法,能夠使兵器更加鋒利耐用。在鎧甲製作上,他們採用了新型的材料,減輕了鎧甲的重量,同時增強了防護能力。
隨著南炎國的戰爭準備日益加緊,大唐的邊境局勢也愈發緊張。南炎國的軍隊頻繁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時常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大唐的邊境村莊,搶奪百姓的財物,殺害無辜百姓。邊境的百姓們生活在恐懼之中,紛紛向朝廷求救。
林瑤得知邊境百姓的遭遇後,十分痛心。她決定採取行動,給南炎國的挑釁部隊以沉重打擊。她挑選了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將領率領,前往邊境地區。這支部隊在夜間悄悄潛入邊境,埋伏在南炎國部隊經常出沒的地方。
當南炎國的小股部隊再次前來騷擾時,大唐騎兵突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