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慶王(1 / 1)

慶王朱栴:

早年時期

朱栴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二月初六出生在京城應天府,母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餘貴人 。他自幼聰慧,受到良好的皇家教育,在文學、書法等方面展現出一定的天賦 。

封王就藩

- 封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栴被冊封為慶王 ,當時年僅14歲 。

- 暫駐韋州: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栴受命西來就藩,因寧夏鎮地近邊外,局勢不穩,朱元璋令其暫駐韋州 。在韋州期間,朱栴積極瞭解當地民情風俗,與當地官員和百姓建立了一定的聯絡 。

鎮守邊陲

- 初掌軍務: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太祖朱元璋授權朱栴統轄慶陽、寧夏、延安、綏德等河套及隴東諸衛,負責鎮守塞上疆土 。朱栴在此期間積極組織軍隊訓練,加強邊防建設,多次抵禦北元勢力的侵擾 。

- 王府變遷:洪武三十年(1397年),朝廷開始在寧夏建造親王府 。建文三年(1401年),朱栴正式自韋州遷往寧夏鎮 。

權力削奪

朱棣登基後,對藩王權力進行削奪,朱栴也受到一定影響 。他的部分軍事權力被收歸中央,行動受到更多限制 。例如,他在一些軍事行動中的自主權被削弱,需要更多地聽從朝廷的指揮 。

晚年境遇

- 與地方官員矛盾:宣德初年(1426年),朱栴上言寧夏卑溼,水泉惡,乞仍居韋州,不許 。正統初年(1436年),寧夏總兵官史昭參奏朱栴不法 。正統三年(1438年),朱栴請徙國躲避史昭,明英宗沒有答應 。

- 鬱鬱而終:朱栴因與地方官員矛盾及朝廷猜忌等因素,心情鬱悶,身體狀況逐漸變差 。正統三年(1438年)八月初三,朱栴病逝於寧夏慶王府 。

文化貢獻

朱栴一生勤奮好學,“天性英敏,問學博洽,長於詩文” 。他組織文人編寫了《寧夏志》2卷,詳細記載了寧夏地區的地理、歷史、風俗、人物等情況 。還著有《凝真稿》18卷、《集句閨情》1卷等作品 。

朱栴有記載的妃子史料中未明確提及具體人物,無法明確其詳細情況。

——

朱栴共有六個兒子和若干女兒,其子女們詳細的記載:

兒子們

- 慶康王朱秩煃:朱栴庶長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為世子,正統三年襲封慶王,諡號康王,在位期間與朝廷保持相對穩定關係,有6個兒子,其中長子朱邃欻封慶懷王,次子朱邃塀封慶莊王。

- 靖寧王朱秩燽:朱栴次子,於永樂十九年被封為靖寧王,為人謹慎,無顯著重大事件記載。

- 真寧莊惠王朱秩爃:朱栴第三子,於永樂十九年被封為真寧莊惠王,在其封地上施行仁政,關注民生。

- 安化惠懿王朱秩炵:朱栴第四子,於永樂十九年被封為安化惠懿王,曾多次向朝廷進獻當地特產,與朝廷互動頻繁。

- 岐山悼莊王朱秩煉:朱栴第五子,於永樂十九年被封為岐山悼莊王,在當地組織了一些文化活動,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 安塞宣靖王朱秩炅:朱栴第六子,於永樂十九年被封為安塞宣靖王,在軍事防禦方面積極配合朝廷,抵禦外敵入侵。

女兒們

朱栴女兒的具體情況在史書中記載較少,暫未查到明確的封號等具體資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