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功勳加入時間與結局(二)(1 / 2)

成桓

- 陳桓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具體加入朱元璋隊伍的時間不詳,應是在元末起義期間加入,他跟隨著朱元璋四處征戰,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結局-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被封為永平侯。後來藍玉案發,陳桓被認為是藍玉同黨,受到牽連。《明史》記載他“坐藍玉黨誅”,最終落得被誅殺的下場。這次事件是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功臣勢力而發動的大規模清洗行動的一部分。

——————

張龍

- 張龍在元末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隊伍,具體時間沒有明確記載,他是朱元璋麾下眾多將領中的一員,在長期的征戰過程中,跟隨朱元璋四處作戰,為明朝的建立添磚加瓦。

結局- 張龍在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封鳳翔侯,後改封普定侯。關於他的離世時間沒有更多資訊,但可以推斷他應該是在明朝建立後的相對穩定時期度過餘生,得以善終,這在明朝開國功臣中是比較幸運的情況。

——————

胡海

- 胡海是元末參加朱元璋起義軍,具體日期暫未明確。他從朱元璋創業初期就開始跟隨,在朱元璋勢力的擴張過程中發揮作用。

結局- 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東川侯。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去世,算是相對正常地離世,在明朝開國功臣中避免了因政治鬥爭等原因被誅殺之類的悲慘結局。他死後,其子孫可以世襲爵位,延續家族榮耀。

——————

鄭遇霖(1332年-1355年)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將領,濠州(今安徽鳳陽)人 ,是明朝滎陽侯鄭遇春的兄長 。

早期經歷

鄭遇霖與其弟鄭遇春都以勇力而著名,鄭遇霖脾氣較為暴躁,曾與鄉人有矛盾,欲殺對方,鄭遇春出面調停才得以解決。

軍事生涯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克滁州時,鄭遇霖為先鋒,攻下鐵佛岡、三汊河、大柳等寨 。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攻打蕪湖時,鄭遇霖戰死 。

——————

鄭遇春

- 鄭遇春和兄長鄭遇霖一樣,在元末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隊伍。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克滁州時,鄭遇霖為先鋒,鄭遇春也參與其中,開啟了為朱元璋效力的歷程。

結局- 鄭遇春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滎陽侯。不過,他後來坐胡惟庸黨死,爵位被除。在朱元璋晚年對可能威脅皇權的勢力進行清洗的過程中,鄭遇春受到胡惟庸案牽連,沒能逃脫被誅殺的命運。

——————

華雲龍

華雲龍是在元末加入朱元璋軍隊,具體日期沒有明確記載。他跟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參與眾多戰役,為明朝的開疆拓土等軍事行動立下汗馬功勞。

結局-洪武三年(1370年)封淮安侯。洪武七年(1374年),華雲龍死於戍所,結束了其軍事生涯。他的死應該是正常離世,沒有陷入當時複雜的政治鬥爭而遭遇被誅殺之類的厄運。

——————

陸仲亨

- 陸仲亨是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和朱元璋是同鄉。他在朱元璋起兵初期就加入了隊伍,具體時間大約是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當時他年僅十七歲,朱元璋非常欣賞他的武勇,讓他跟隨著自己征戰四方,成為朱元璋早期的親信將領之一。

結局- 洪武三年(1370年),陸仲亨被封為吉安侯。然而,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陸仲亨被捲入胡惟庸案,被認為是胡惟庸同黨,朱元璋將他誅殺,爵位也被削除。這體現了朱元璋在晚年為加強皇權、清除功臣勢力而採取的嚴厲手段。

——————

唐勝宗(1335年-1390年)是濠州(今安徽鳳陽)人 ,明朝開國將領 。

唐勝宗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跟隨朱元璋起兵渡江 。

結局-洪武三年(1370年)冬,唐勝宗被封為延安侯 。但後來他因“坐擅馳驛騎”被奪爵降為指揮 。之後因在代縣成功逮捕造反者,又恢復爵位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唐勝宗因受胡惟庸黨案牽連而被誅殺,爵位被除 。

——————

耿君用於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加入朱元璋隊伍 。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耿君用在救援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