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功勳加入時間與結局(一)(2 / 3)

後沐氏家族世代鎮守雲南,為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穩定統治發揮了長久的作用。

——————

藍玉

- 藍玉是常遇春妻弟,他一開始就效力於朱元璋的軍隊,具體時間大約是在元末農民起義時期,不過早期他只是眾多士兵將領中的一員,跟隨常遇春等將領征戰。隨著時間推移和自身軍功的積累,逐漸嶄露頭角。

結局- 藍玉結局十分悲慘。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藍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尚書傅友德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

- 朱元璋於是族誅藍玉等,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這是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而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清洗功臣的行動,經此一案,明朝的開國功臣勢力受到極大的打擊。

——————

李善長

- 李善長是在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加入朱元璋陣營的。當時朱元璋剛剛攻取滁陽(今安徽滁州市),李善長前去拜見,朱元璋與其交談後,覺得他很有才能,就將李善長留下掌管文史書籍。李善長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勸他學習漢高祖劉邦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濫殺,朱元璋對這些建議非常認同,這也開啟了李善長為朱元璋效力的漫長曆程。

結局- 李善長結局是被朱元璋處死,家族被滅。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胡惟庸案爆發,李善長因為與胡惟庸是姻親關係,並且被認為與胡惟庸謀反事件有牽連。儘管有大臣為李善長求情,說他已經年邁,不可能參與謀反,但朱元璋還是沒有放過他,下詔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併處死,其家族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這一事件也體現了朱元璋晚年加強皇權、清除功臣勢力的意圖。

——————

鄧愈

鄧愈原名鄧友德,他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所部萬餘人從盱眙投奔朱元璋,當時鄧愈才18歲。朱元璋很高興,將他任命為管軍總管,賜名鄧愈。

結局-鄧愈一生為明朝的開疆拓土和穩定四處征戰。洪武十年(1377年),鄧愈任徵西將軍,出征吐蕃。在回師途中生病,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1377年12月9日),病逝於壽春(今安徽壽縣),年僅40歲。朱元璋聽到訊息後,大哭,停止上朝三天,追封鄧愈為寧河王,諡號武順,配享太廟。他的墓葬位於今南京市雨花臺區鄧府山。

————————

周德興

- 周德興和朱元璋是同鄉,他在朱元璋起義初期就加入了。具體時間大約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左右,從那時起就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參與了眾多戰役,是朱元璋的早期班底成員之一。

結局- 周德興結局很悲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他因兒子周驥在宮中與宮女淫亂,被朱元璋以“帷德不修”的罪名賜死,他的爵位也被削除。這也體現了朱元璋晚年對功臣及其家族的嚴格約束和嚴厲處置。

——————

郭興

- 加入時間:他是在元末就跟隨朱元璋起兵,具體日期不詳,是朱元璋早期的追隨者,參與了朱元璋領導的諸多戰役,為明朝的建立貢獻力量。

- 結局:洪武三年(1370年),郭興被封為鞏昌侯。洪武十七年(1384年)郭興病逝,追封陝國公,諡號宣武。

——————

郭英

- 同樣在元末就跟隨朱元璋起義,早期經歷和郭興類似,兄弟倆並肩作戰。

- 結局:郭英一生經歷諸多戰事,深受朱元璋信任。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武定侯。永樂元年(1403年)郭英去世,追贈營國公,諡號威襄,他是少數在明朝初期政治動盪中得以善終的功臣之一。

——————

張赫

元末,江淮地區大亂,張赫召集義兵保衛家鄉。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左右,朱元璋起兵後,張赫拒絕了嘉山繆把頭的招納,毅然率兵歸附朱元璋 ,被授予千戶,因功晉升為萬戶 。

主要功績

- 軍事征戰:跟隨朱元璋渡江南下,參與諸多戰役,如守衛常州,戰鄱陽,攻武昌,討伐張士誠,攻克慶元、溫臺等 。

- 抗擊倭寇:洪武元年(1368年)任福州衛都指揮副使,多次出海捕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