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永樂朝時期于謙(1 / 2)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 ,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一個為大明續命二百年的賢臣。

于謙出身於浙江錢塘(今杭州),其家族可以算是官宦世家。

- 曾祖父:於九思在元朝時擔任杭州路大總管,這是一個掌管地方重要政務的官職,負責管理杭州路的民政、財政、司法等事務 ,可見其家族在元朝就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 祖父:於文明在明朝洪武年間任禮部主事。禮部是明朝重要的中央機構,主管朝廷的重要典禮、科舉考試、接待外賓等事務。主事作為禮部的中級官員,負責處理具體事務和公文,對於家族在明朝官場的延續起到重要作用。

- 父親:雖然於彥昭一生未仕,但家族前兩代人的為官經歷,為于謙的成長營造了濃厚的政治氛圍和文化環境。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于謙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對官場規則、政治事務有更深入的瞭解,為他日後的仕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妻子:董氏,她也出身於官宦世家。

——————

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參加科舉考試,併成功考中進士 。

注:明成祖朱棣五徵漠北是從永樂八年(1410年)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而於謙在永樂十九年才入仕為官,目前並沒有明確史料記載於謙跟隨朱棣北征 。

于謙的文學作品以詩歌為主,還有一些奏疏、書信等:

詩歌

- 《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以石灰自喻,透過描寫石灰的開採、燒製過程,表達了自己堅守清白、不怕犧牲的高尚品格。

- 《詠煤炭》:“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此詩借煤炭燃燒自己、溫暖蒼生的特點,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和甘願為國家、為百姓奉獻一切的志向。

- 《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該詩描述了詩人對書籍的熱愛,以及讀書給他帶來的樂趣和啟發,體現了他高雅的志趣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 《嶽忠武王祠》:“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黃葉古祠寒雨積,青山荒冢白雲多。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詩人透過憑弔岳飛祠,表達了對岳飛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同時也對南宋朝廷的昏庸和姦臣的賣國行徑進行了批判。

其他作品

- 《節庵詩文稿》:是于謙的詩文集,收錄了他的眾多詩歌、散文等作品,較為全面地展現了他的文學才華和思想情感。

- 奏疏:如《議處牧馬事宜疏》《乞收兌軍餘鹽疏》等,這些奏疏內容涉及明朝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體現了于謙作為大臣的責任感和治國理政的才能。

- 書信:于謙在書信中也展現了其文學素養和人格魅力,如《與商輅書》,信中表達了他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和對友人的期望。

——————

于謙在永樂朝時間並不算久,官職變化也沒太多。

考中進士後,于謙便被任命為山西道監察御史。

在擔任監察御史期間,于謙恪盡職守,公正無私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他積極參與朝廷的各項監察工作,深入調查官員的違法違紀行為,無論是面對位高權重的大臣,還是普通的小吏,只要發現有違法亂紀的行為,他都會堅決予以彈劾,毫不留情。

例如,在一次巡視中,于謙發現一位地方官員在徵收賦稅過程中,存在私自加徵、中飽私囊的行為,嚴重損害了百姓的利益。

于謙立即對此事展開深入調查,收集了大量確鑿的證據,隨後向上級部門提交了彈劾奏章,詳細闡述了該官員的違法事實和惡劣影響。

最終,這位違法官員受到了應有的懲處,當地的賦稅徵收秩序也得到了有效整頓。

于謙的這一舉措,不僅贏得了百姓的讚譽和愛戴,也讓其他官員對他敬畏有加,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為維護官場的清正廉潔做出了積極貢獻。

由於于謙在擔任監察御史期間表現出色,他的才華和品德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讚賞,也為他日後的仕途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