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楊”指楊士奇、楊榮、楊溥:
- 楊士奇
- 本名:楊寓, 字士奇,表德行、志趣。“士”在古代指有學識、有品德之人,“奇”有奇特、非凡之意。“士奇”寓意他期望成為學識出眾、品德非凡的人 。
- 楊榮
- 初名:楊子榮,更名:楊榮,字勉仁。
- 楊溥
- 名溥,字:弘濟,“弘”有廣大、擴充之意,“濟”有救助、幫助、成功之意。“弘濟”寓意有廣闊的胸懷,且能在關鍵時刻救助他人,成就大事。
——————
於永樂朝的官職:
楊士奇
起初為翰林院編修,不久進入內閣參與機務,數月後晉升為侍講。
永樂二年,任左中允,三年後升為左諭德。
永樂十五年,晉升為翰林學士,兼任舊職。
永樂十七年,改為左春坊大學士,兼任翰林學士。
期間還多次受命輔佐太子監國。
楊榮
初任翰林編修,後受明成祖賞識入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翰林侍讀。
成祖北巡或出征時,常跟隨並參與機務。
在第五次北征歸來路途中,朱棣去世時,楊榮在確保朱高熾順利繼位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楊溥
任太子洗馬,輔佐太子朱高熾。
後因漢王朱高煦誣陷,與其他東宮屬臣被關入詔獄長達十年。
————————
—楊士奇在永樂朝事蹟
穩定政局
朱棣透過靖難之役登上皇位,初期局勢並不穩定。
楊士奇深知安撫人心、穩定政局的重要性,他建議朱棣廣開言路,傾聽各方意見,尤其是對那些曾經反對過朱棣的人,應採取寬容的態度,只要他們願意歸順,就既往不咎。
這一舉措有效緩和了統治階層內部矛盾,使得許多原本心懷忐忑的官員放下心來,願意為新朝廷效力,為永樂朝初期的政治穩定奠定了基礎。
輔佐太子
楊士奇擔任左春坊大學士,肩負起輔導太子朱高熾的重任。
在輔佐太子的過程中,他始終忠誠盡職,全心全意地為太子出謀劃策。
當時,漢王朱高煦覬覦太子之位,經常在朱棣面前詆譭太子,試圖動搖太子的地位。
面對這種情況,楊士奇以正直的態度堅定地為太子辯護,他向朱棣詳細闡述太子在處理政務、學習等方面的優秀表現,強調太子的仁厚和睿智,是當之無愧的皇位繼承人。
選拔人才
楊士奇深知人才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因此他非常注重選拔有才能和品德的官員。
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他不拘一格,不看重出身和門第,而是以真才實學和品德修養為標準。
他透過多種途徑發現人才,如在日常工作中觀察官員的表現,與各地官員交流了解當地人才情況,還鼓勵大臣們推薦人才等。
當發現有潛力的人才後,他會對其進行深入考察,不僅考察其學識和能力,還會關注其品德和為人處世的方式。
只有那些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人才,才會得到他的推薦,例如,于謙年輕有為,才華出眾,在地方任職期間展現出了卓越的治理能力和高尚的品德。
楊士奇得知于謙的情況後,對他進行了詳細的考察,認為于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楊士奇向朝廷大力推薦于謙,使得於謙得到了重用,後來成為明朝的重臣。
除了于謙,楊士奇還推薦了周忱等許多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永樂朝及以後的明朝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楊榮在永樂朝事蹟
參與機務
楊榮進入文淵閣後,憑藉其卓越的才能和敏銳的思維,頻繁參與重要機務的商討。
在朝廷的各種會議和決策過程中,他總是能夠迅速理解複雜的政治和軍事問題,並進行深入分析。
他善於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全面、準確且具有前瞻性的建議。
例如,在討論國家財政預算分配時,楊榮不僅考慮到了各個部門的日常運作需求,還充分關注到了國家在軍事防禦、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的長遠發展需求。
他透過詳細的資料分析和案例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預算分配方案,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