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聯邦公元2882年,流浪紀元562年。
流浪星球。
趙再興最近有些頭疼,聯邦主席任職已經當了近四百年,還沒遇到過這麼棘手的問題。
流浪星球的改造基本接近尾聲,整顆星球除了中間部分留了幾大塊用於種植的土壤,託舉在星球內部巨大的支撐柱上之外,整顆星球已經找不到任何天然物質的存在。
是的,雖然近四百年基礎科學沒有質的突破,但在應用科學方面,流浪星球上人類取得了巨大的飛躍。
在上一代聯邦主席葛傑設計的星球堡壘計劃圖的基礎上,經過無數科學家的論證研究,星球堡壘增刪不少,為了不讓人類同胞忘記地星的生活,不光保留了土壤,還在每塊土壤的旁邊,保留了一圈圍繞土壤存在的水。
居住區便圍繞著中間土壤,外側水源的區域建造。
若是縮小了來看,就好似一顆空心球裡面,以球心為原點向四周擴散了支撐的木棒,土壤水源居住區就好似木棒上每隔半截長出來的一圈木耳,而且這個木耳表面還加了一層半透明的外殼,那是束縛空氣保持溫度用的。
當然,星球堡壘更重要的是軍事設施和武器裝備,以及位於球心位置的能源裝置。
星球堡壘的表面,除了空天系統的太空電梯外,其他設施已經拆除。
柯伊伯帶中,星球堡壘無聲前進,因其質量較大,附近星辰碎片在空間跌落,進入堡壘引力範圍,隨後被自動系統捕捉,送入堡壘內部。
經過原料工廠變態的加工能力,成為各種單一的資源儲備,或者進入精加工。
因而在外界看來,星球堡壘好似一頭猙獰的鋼鐵巨獸,在柯伊伯帶一路前行,順帶吞噬身邊的一切。
人類聯邦的人口數量,早就在兩百年前達到了300億,已經到了堡壘能夠承載人口數量的極限。
所以,兩百年前聯邦就實行了人口控制計劃。
不再以人工子宮生產嬰兒,同時也不輕易批准自然人口的降生。
一百年前,伴隨著社會智慧化生產的成熟,各行各業幾乎不用人工參與。因而,龐大的人口數量反而成了整個社會沉重的負擔。
倒不是說星球堡壘的物資不足以養活這麼多人,而是人類在物質生活條件達到一定富足程度,受限於文明發展的上限無法提升後,轉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狂熱起來。
趙再興不得不在兩百年前限制人口增長的同時,透過了《聯邦精神文明建設法案》。
將幾百年前在地星發展了一段時間的虛擬現實互動技術,以及元宇宙的開發徹底放開。
這下,經過漫長的時間積累,財富累積龐大的人們,瞬間湧入虛擬世界,一下子解決了生存的第二大需求,精神需求。
但今天,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擺在了趙再興面前。
“繁衍需求。”
民間的呼籲很高。
雖然開放限制之後,意識轉生克隆體已經接近極限的人,可以選擇轉生仿生人,達到目前看來永生的程度,但聯邦現在的情況是,除了極少數的新生人口補充意外死亡之外,絕大多數人都已經超過兩百歲了,極少有新生代的誕生。
甚至,希望號上的第一批人已經活了快一個世紀。
在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無法刺激幸福感;在精神愉悅長期刺激多巴胺分泌變得遲鈍匱乏;在很多轉生的仿生仿生人無法產生多巴胺的情況下。
被封印起來的生物最原始的生存需求之一,也即繁衍的需求爆發了。
無論如何人類始終是一種動物而已,那種印刻在骨子裡對繁衍的需求,依舊沒有改變。
望著呈上來的提案,趙再興陷入兩難之中。
其實在很久以前,社會學家早就提出了這個隱患,但一直以來為了極大程度發展人類文明,趙再興對此並沒有多加關注。
因為根據當今對宇宙社會學和人類文明發展史的研究表明。
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對於人類最原始的本性問題必須是以遏制的態度,才能使得文明極大進步。
而若是放任最原始的生物本能,那麼文明的發展必將陷入一片混亂,生存都是問題,更遑論發展。
現在,流浪星球上,也就是現在的星球堡壘中,人類聯邦大部分的民眾以提案的方式向趙再行提交了,放開人類生育繁衍的提案。
趙再興心裡明白,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之後,曾經那批並不想孕育後代的人,在找不到新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