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睡走了裴家的兒媳婦,現在將自己的未婚妻轉給裴家。縣令又令孫潤賠給裴家一份聘禮,准許他娶劉惠娘為親。
裴家見徐家小娘子長得模樣標緻,嬌滴滴、軟柔柔,倒也不輸給劉慧娘一分,心下也歡喜,終於是同意了。
徐家見裴家家世要比孫家孤兒寡母好上不少,便也答應下來。
又責令孫秦氏,等劉浦身體好了,將女兒鳳冠霞帔、八抬大轎地送到劉家府上,讓他們這一對真正完成婚禮。
於是皆大歡喜,三對小夫妻各有良配,傳為美談。
朱瞻基拍案笑道:“斷得好,斷得妙,有趣,有趣得很。可惜此官早已作古,若是我大明朝,高低要給他個獎賞。”
崔宏笑道:“這《馬報》的故事通常來自民間,常常以今日事託於古人。”
朱瞻基笑道:“我姑爺爺倒是謹慎,這樣倒是免了不少麻煩。不過這智調鴛鴦譜的縣令又是今時之何人呢?”
崔宏答道:“此事南都早已傳開,這故事中的縣令原型乃是杭州知府吳添。”
“唔……這個吳添,朕記得前陣子還有人彈劾他哩,倒也是個幹吏。”
這時楊士奇前來奏事,朱瞻基將報紙揚了揚,笑道:“先生有看馬報麼?有個《錢塘大尹智調姻緣譜》之事,頗為有趣,朕剛知此故事原出自我朝杭州,正想遣錦衣衛前去查證一番,若是屬實,倒也不吝恩賞。”
楊士奇笑了笑道:“那倒也是樁美談。不過《馬報》又是如何知曉民間如此之多事的呢?倒是比陛下的錦衣衛還要耳目靈光呢?”
這一句話輕飄飄地,卻飄進了朱瞻基心頭,聽說趙輝的《馬報》向各地分派採風匠,耳目竟然如此靈通?
朱瞻基心頭起了漣漪,卻沒有立即表露出來,便問楊士奇:“交趾戰事如何,駙馬可有戰報奏來?”
楊士奇回道:“正要稟告陛下,前番趙駙馬破敵之後,現下頓兵昌江,奏請援兵自陸路南下,與其合攻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