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混到一塊去。
劉平眼前的這兩個人,都不是一般人。荀攸自不必說,不管是正史上還是演義中,那都是一頂一的頂尖謀臣。而鄭泰後世並不怎麼出名,但實際能力卻也不差。
在謀略上,他肯定不如荀攸。但是鄭泰這個人長於內政,且有先見之明,不光如此還是個文化雙全之輩,好結交豪俠。
家裡四百多頃的地,還常常吃不飽,都讓他招攬豪傑之輩了。
按照劉平的想法,這兩個人要是都能跟劉備混就好了。但是眼下並不現實,至於之後就要看荀家怎麼選了。
說起來有些可悲,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又或者孫權,一個個看似很厲害,但其實呢?不過是漢末這些世家眼裡的棋子罷了。
就像荀攸這種人才,劉平自然想要,但並不是想要就能要的。
靠劉備的魅力?那也不現實。
說句不好聽的話,荀家這一代的精英,肯定是要送往不同陣營的。
多邊下注,是世家管用的手段了。劉平能做的就是讓劉備足夠強大,強大到荀家願意在劉備身上下注,然後才能獲得荀家真正頂尖的人才。
比方說眼前的荀攸,他叔叔荀彧、荀諶等人。
至於劉備麾下如今的荀封,那在荀家就是個小透明,能力雖然不錯,但是跟荀家的頂尖人才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兒半點。
至於鄭泰,劉平就更不用想了,這位是袁家的馬仔。雖然現在好像跟袁紹對著幹,但實際上這是因為現在的鄭泰階層太低,壓根就不瞭解內情,只是出於忠於漢室這個角度,才出言反對的。
日後他與荀攸等人謀殺董卓失敗,逃離洛陽,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
給袁術當揚州刺史去了。
大漢就這個鬼樣子,統治階級盤根錯節,看似不相干的兩個人很可能就是親戚。
三人在一起,就是隨便聊聊。荀攸出仕在哪一家得看家裡的意思,鄭泰則是袁家的鐵桿馬仔,眼下朝廷還在,劉平也不會提什麼招攬的話。就是閒聊,認識一下,看以後有沒有機會了。
.....
晚上,劉備又是氣呼呼的回來。
劉平都已經習慣了,勸了幾句之後,就由著他去了。
在洛陽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忙活了幾年的劉平,猛然間閒下來,多少有些不適應。實在閒得無聊的他,突發奇想打算寫點東西出來。
也不是今天才開始的,而是已經寫了幾天了。
按照一般的思路,劉平作為一個穿越眾,怎麼著也得抄一些名著才對。奈何他穿越來的時候,研究生都畢業了,能記住的都是一些專業內的東西。至於以前背誦的一些古代散文、詩詞之類的,只能記起來一小部分 。
仔細想了想,又覺得都不合適寫出來。
舉個例子,李白杜甫的詩歌牛批吧?但是他不能抄啊,寫詩這種東西是情感激盪,是生活體驗的藝術昇華。他天天窩在班房裡處理政務,要不就是在涼州的風沙裡四處跑,哪有這個生活體驗啊?
那你說寫邊塞詩行不行?也不是不行,但是他就記住高中學的那幾首,現在寫出來,以後咋辦?
而且邊塞詩也不怎麼應景。
那就寫文章?劉平表示自己能背出來的那幾篇文章,寫出來也沒啥意思。
自己琢磨了幾天之後,打算老老實實的原創。
四六駢文,詩詞歌賦咱是不行,但是咱寫了一輩子的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啊。
如今劉平寫的東西是什麼呢?
《涼州郡縣考》
聽起來像是地方誌,其實不是。
劉平以涼州南部四郡為落腳點,充分介紹了涼州南部四郡每一個郡、每一個縣的地理條件、資源情況、以及優缺點。
同時又介紹了一下自己這些年在涼州四郡的施政經驗與得失。
最後則給出了每一個縣的具體發展思路,以及整個南部四郡如何發展的整體思路與大概規劃。
再以南部四郡輻射到整個涼州。
說白了,這玩意就是一份涼州發展規劃以及使用說明書,只要你認識字兒,拿著劉平寫的這玩意去涼州,就能幹的不錯。
當然了,內容很多,劉平剛剛寫了一個開頭而已。只是把武都的大概情況理了一下。
讀書人追求三不朽,立言立德立功。
劉平自認為自己在立功上應該沒有多大問題,那立言這件事提上日程也不是不可。
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