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就是洛陽的劉協還在,漢室國祚還在。他又不能主動出擊,這就導致劉備實力在大戰略上其實很被動。
但如果劉協不在了呢?
這其實算是袁紹、曹操兩人跟劉平的一種戰略上的默契。曹操、袁紹一旦動武,那從大義上來說,已經算是造反了。
劉協不管是出於什麼考量,都必須有所表現。接下來劉平只要勸住劉備,跟曹操和袁紹打默契局,讓他們兩家快速擴張就行。
最後的格局其實此時就已經定下來了。
袁術包被兩家吞掉的,劉備掌握荊南四郡和揚州南部,剩下的地方袁紹和曹操平分,之後他們必定揮師北上,先把洛陽拿了。
劉備只需要坐山觀虎鬥,等他們決出勝負之後,再一戰而定鼎天下即可。
那麼曹操和袁紹會按照劉平的劇本走嗎?
他們沒得選。
如果不按照劉平預設的劇本走,他們就必須要面對劉備勢力的巨大壓力。最終的結果是,劉備將所有人都拿下,然後逼劉協退位。
但劉平不敢這樣做,他怕劉備腦子一抽,要當攝政王。
哪怕只有一絲的可能性,都不能賭。
所以,這個默契局,入局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沒得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