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直接收歸成都,各地不需要考慮基建的問題。什麼道路、水利等等,全都由成都統一規劃,統一建造。
各郡只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發展自己特長就行。在這個基礎上,劉平領著成都的領導班子,給各地都制定了新的五年計劃。
每一個郡的要求都不一樣。
更加細化,更加有針對性。
也可以理解為,在經過上個五年的積累之後,劉備勢力有了足夠的資本在各郡搞差異化發展。
以敦煌為例,劉平直接批准敦煌整個郡都對西域開放。雖然西域三十六國已經全被打下來了,但再往西還有呢。
敦煌整個郡都被劉平當做榷場來使用了。
只要是來做生意的,通通都歡迎。
“各地的物資、財政撥款都催一催,未來五年很關鍵。”劉平對諸葛亮說道:“除此之外,幾個國營行業籌備的怎麼樣了?”
其實就是官營買賣,也可以理解為封建主義下的國有經濟。
按照今年的規劃,未來五年,工部和戶部會合力建造三家商行。
一是輪船製造商行,一是大漢投資,一是大漢採買。
輪船製造就不用說了,目前就是針對水師的,算是自產自銷。
大漢投資則是劉平給戶部的建議。反正戶部有餘錢,不如就投資出去,前期可以先在大漢投資,佔股分紅就行,後期可以去國外投資嘛。
最後一個大漢採買,說是採買,其實吧不怎麼花錢。這大漢採買雖然是戶部和工部出面,但是真正做事兒的是劉德然的後勤部。
他會組織商隊去西域、去南海諸國做生意。
劉平對這個大漢採買就一個要求。
“能賺錢就賺,賺不到錢就搶,搶不到就死在那,成都會給你們報仇的。”
目前後勤部上下對這個工作都非常主動,報名的人太多,董川和劉德然都不知道該怎麼選。
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劉平很清楚,這五年就是最後的視窗期了。過了這五年,必定會爆發大戰,而且很可能打起來就是決戰。
那麼在決戰之前,劉平覺得北方的胡人、西北諸羌、南海諸國都得先打趴下再說。
還要正義的打趴下。
其實主要是南海諸國。
北邊的胡人,現在基本上不敢動彈,涼州有劉備的兵馬,而且馬騰父子已經把涼州北邊的胡人都揍了一遍。
再往東,幷州的胡人日子也不好過,他們面對的是張遼這個猛男。
至於東胡就不用說了,已經被滅了族。
西北諸羌,其實就是在後世的西藏這塊地方。這地方咋說呢,上去費勁,下來也費勁。大漢弱勢的時候他們還能呲牙咧嘴的上來要啃一口,現在這個情況,西北諸羌是真的不敢動。
剩下的就是南海諸國了。
主要還是扶南國,劉平也不打算拿下所有,僅限於東南亞半島上的人就行。再往南的那些島嶼他暫時不感興趣。
往西邊的印度次大陸雖然他很感興趣,但也知道鞭長莫及。除非劉備不要中原了,就以成都為核心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不然的話,拿下印度次大陸也是白給。
當然這事兒也不好說,畢竟印度次大陸上這些人腦回路跟人家不一樣,真要打下來了,搞殖民統治說不定他們還挺歡迎。
“目前基本上已經籌備完了,就等科舉結束呢。”諸葛亮回道:“一來科舉結束之後沒那麼忙,二來也能有足夠的人手。”
“這就盯上了這一科?”劉平笑了笑。
諸葛亮回道:“主要是那些沒考中進士的學子。”
“也行,是個辦法。”劉平頷首:“對了,某怎麼聽說今年你也要下場考試?”
“嘿嘿不光是某,仲達也要下場。”諸葛亮嘿嘿一笑。
“為什麼?”劉平有些納悶。
諸葛亮猶豫了一下,說道:“某跟仲達聊過,我們都認為日後科舉出身的大臣是主流,我們倆還這麼年輕,以後共事的都是這些人,所以想著也考一個,這樣日後好開展工作。”
劉平沒想到諸葛亮有這一層考慮,但是又不得不說諸葛亮的考慮是對的。
眼下科舉出身的官員其實已經不少了,只不過官位都不高。但是五年之後呢?第一批科舉的那批人,可都要上來了。
比方說張既這種的,五年後保底也是六部侍郎起步的位置,加入帝國高序列。
到時候他們這些參加過科舉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