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沒問題。”劉平點點頭:“其實按照某的想法,給他們留一成都行。”
董川笑了笑道:“太多了,他們家沒了佃戶,沒那麼多人耕種。”
“就這一百多畝地,他們都打算改稻為桑,為日後擴大的絲綢生意做準備。”
劉平聽到這,笑了起來:“那這一百多畝地可不夠用啊。”
“他們自會想辦法的。”董川回了一句。
劉平卻搖了搖頭道:“讓他們自由發揮還真不行。”
“哦?”董川有些疑惑。
“經濟作物和農作物是兩個概念。”劉平解釋道:“經濟作物越多,相對應的農作物就越少。咱們現在這個條件,肯定是要以讓百姓吃飽飯為主。”
“你可以跟張既商量一下,各地的保底需要多少耕地,日後的發展空間也要規劃好。剩下的地方可以種植經濟作物。”
董川聞言點頭:“屬下知道了。”
“對了,張家這事兒之後,成都有什麼風聲沒有?”劉平又問道。
董川搖搖頭:“暫時還沒有,不過這段時間徐幹一直在寫文章宣傳這件事,應該有些成效了。”
“世家大族對土地的渴望是植根到骨子裡的,一時半會兒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劉平揉了揉眉心:“底層邏輯也很清楚,土地就是最有保障的財富。”
“哪怕現在咱們翻出來的這些產業,要比土地掙錢的多了,但是他們的觀念還是沒有改變的,這事兒,還是麻煩。”
董川安靜的聽著。
“接下來是任家和杜家。”劉平繼續說道:“這兩家都沒有任何產業,只是擁有龐大的耕地。拿咱們現有的產業,跟他們做交換恐怕是有些困難。”
如今整個成都大小世家,都被記錄在案。
蜀郡的張家、任家、杜家和已經被劉平一擼到底的柳家。這四家根基都在成都,另外還有郫縣的何家,江源的常家。
按照計劃,成都三家肯定是要先拿下的,確保成都的是鐵板一塊。後續的何家和常家可以先放一放。
再然後就是涼州的世家。
老丈人安定皇甫家、隴西李家、董家、敦煌曹氏這四家是劉平選好的。皇甫家自不必多說。
隴西李家,是飛將軍李廣之後。李廣子李陵兵敗降匈奴,陵幼弟李敢為郎中令、關內侯。李敢孫李丞公任河南太守,丞公子李先任蜀郡、北平太守等。雖然都是老黃曆了,但是李家在隴西還是非常有能量的。
董家就更簡單了。就是董卓他們家,雖然董卓該死,並且董卓的死亡讓董家可以說是元氣大傷,但畢竟也是東漢末年第一權臣的家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眼下還是比較有實力的。
而且董家非常有意思,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理,董家對劉備的支援力度是巨大的。董家幾乎所有的子弟,只要有能力的能被看上的,都會讓他們出仕。
比方說董川,他本身就是隴西董家的旁系出身,按照輩分來說,他還得喊董卓一聲叔叔。只不過關係太遠了,遠到了董川的父親只能給虞家做佃農討生活。
是的,董川家是虞應家的佃農。
劉平在知道這一層關係的時候,還頗為驚訝了一番。
最後一個敦煌曹氏,乃是曹參的後人。家族成員在西漢和東漢時期都擔任過重要官職。如西漢末的曹敏任張掖都尉,其子曹述在東漢時官蜀郡西部都尉,曹鳳任金城西部都尉,曹鳳之孫曹全拜酒泉福祿長,曹全弟曹鸞為永昌太守。
當然這也是老黃曆了。如今的敦煌曹氏,基本上都在涼州西北活躍。馬騰軍中、涼州西北各郡都有曹家的人出仕。
這四家,加上成都三家,一共就是七家。另外三家,劉平則還在挑選,按照計劃一家在長安挑選,另外兩家則在益州南部挑選。
比方說李恢所在的李家這種,規模雖然小,但是在當地還算風評不錯,對劉備也比較親善。
“任家如今出仕的人比較多,杜家則很少。”董川回憶了一下,然後道:“任家其實還是比較好談的,就是杜家,他們一家是非常傳統的世家,信奉的是耕讀傳家,甚至出來做官的人都極少。”
“但是杜家在益州甚至整個天下的讀書人中的風評非常好....”
董川這是在提醒劉平,跟杜家談的時候,是不能用強的。
他很清楚劉平的性格,一旦決定去做,就一定要做出結果。談是肯定能談的,但要是談不攏,劉平絕對會使用一些狠辣手段以達到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