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的時候總是讓諸葛亮在他充滿激情的吶喊中,聽出來一絲絲的調侃。
但諸葛亮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自己的這種感覺,只是覺得應該是自己的錯覺。
“想什麼呢?”劉平見諸葛亮沒有回應自己,問了一句。
諸葛亮回過神來,道:“沒有什麼,就是在想這個宣傳的事兒該怎麼做。”
“先讓徐幹做著,宣傳口的事兒,後續某會跟你說的。”劉平擺了擺手:“眼下重點不在這。”
“屬下明白的。”諸葛亮對此倒是不覺得有什麼。
作為劉平的弟子,諸葛亮很清楚自家這個師父的施政理念。最基本的兩條,一是經濟發展,二是技術革新。
更深層次的話,就是一些理論性的東西了。
諸葛亮曾經跟自家叔父談論過這個問題。按照諸葛玄的說法,劉平應該是儒家禮學一派的讀書人,一個如今非常小眾的流派。
甚至小眾到如果不是諸葛玄說了,諸葛亮都不知道。
其實禮學一派的儒家讀書人,並不算小眾,至少在董仲舒之前不算小眾。
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禮為核心。他的弟子們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禮為主,以仁為輔,另外一派則相反。
也是從禮學一派裡,衍生出了法家。
劉平的思想、施政方針和一些行為,其實很符合法家讀書人的感覺。但是如今獨尊儒術,肯定不可能是法家讀書人,那麼就像法家的源頭,禮學一派的儒家讀書人了。
那麼什麼是禮學一派的儒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