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是茂才,舉人,進士。進士分為三類,就是剛才吏部尚書所言。”
“如今的情況,茂才即可授官。若是日後讀書人多了,可改為舉人才可以授官。”
劉備聽了笑了起來:“太奢侈了,要讓孤來說,哪怕是童生也是讀書人,都可以拿來用嘛。”
“大王所言甚是。”
“吏部,繼續說,這剩下兩千多人是怎麼安排的?”
虞應立刻回道:“前一千名授舉人功名,餘者皆為秀才。舉人下放各部衙門和地方各郡,秀才則下放到各地縣城。”
“好,就這麼辦。明兒個你拿個具體方案出來,孤這邊用印。”劉備大手一揮說道。
說完又一臉興奮的看向下面排隊入場的考生們。
下面。
董川看著自己的考號,甲七考棚。一路來到自己的考棚,看著僅有一米寬的小隔間,他深吸一口氣走了進去。
將桌板放下,閉目等待考試開始。
大概一盞茶的功夫,考卷發放下來。這科舉考試已經明言,要考三場,第一場經史子集,第二場策論,第三場綜合。
具體如何他也不太清楚。
如今拿了試卷,便低頭看了起來。
經史子集考的並非死記硬背的東西。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之前並沒有規定好考試範圍,二是如今的讀書人很多都是專精於某一門,比方說有人專精《詩》有人專精《大學》。
除此以外,如果真按照四書五經出題,那對農家出身的考生來說,多少有些不公平了。再一個,這時候還沒有四書的概念呢。劉平跟禮部那邊對考題的時候差點鬧了笑話。
所以這第一場,考的是論述任意經典。角度不限,體裁不限,字數不限(詩歌除外)。
董川作為武都農家出身讀書人中的頭牌,其實閱讀量很大。畢竟有劉平對農家出身讀書人的暗中支援,只要有天賦的,都會獲得一些大自然的饋贈。
董川精於《春秋》自然也就從此破題。
他做題的時候,劉平已經從酌君酒樓離開。
……
“長安和上庸的訊息。”
都督府,關羽將兩個情報遞給了劉平。
劉平接過來開啟看了一眼,隨後道:“安排楊永做好接收工作,部隊直接打散,讓徐榮和胡軫兩個人來成都。”
“直接下了他們的兵權?”關羽覺得有些不妥:“這樣會不會激起他們的不滿,萬一再有什麼問題……”
劉平搖搖頭,道:“放心吧,這事兒某是清楚的,之前文和跟某說過,他聯絡上了這兩個人。”
“只是沒想到會這麼突然罷了。具體情況如何,知道嗎?”
關羽搖搖頭:“具體什麼情況還不知道,但是從長安的情報來看,李傕已經退兵,應該是他們跟曹操和袁紹達成了什麼交易。”
“具體的還要等見了胡軫和徐榮才能知道。”
“好,給他們安排個同知的位子吧?”劉平問道。
關羽點點頭:“官職好說,只是他們該做什麼?兩人都是軍中宿將,就這麼閒置了?”
“二哥定奪便是。”劉平笑著說道。
關羽瞭然,又道:“某這邊已經準備好了,你覺得什麼時候南征比較合適?”
“秋收之後吧。”
“也好。”
“格物司已經派人往南去了,應該能解決毒瘴的問題,到時候再過去也妥帖一些。”
“這些日子某會讓德然跟著這件事。”
劉平聽到劉德然,又補了一句:“德然以後就不要安排出徵了。練兵,屯農,留在都督府處理軍務都可以。”
關羽聞言一愣,隨後道:“怕是德然自己不願意。”
“會跟他聊一聊的。”
“好。”
兩人性格都不墨跡,聊完了以後劉平就轉身離開。他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
如今益州要發展,各部的方案都發到了丞相班房。按照劉平的要求,這是一整年的計劃,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目標是什麼都要寫清楚。
劉平需要在仔細看一遍,然後調整。再根據大概的支出發到戶部,讓戶部做好預算。
都做完了以後還得報給劉備,事情多的很。而且做計劃是做計劃,政務也不能停,像基本的墾荒,修路,丈量田畝,釐清人口等都是常態化的。
這些也是一大堆事兒要處理。
回到班房,劉平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