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篇文章很重要。不光是對蜀郡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對日後各地的發展都有很大的指導性意義。
對劉平個人來說就更重要了。
之前他寫出來的基本上都是具體的方略,這是第一次,劉平從實際解決問題的手段,上升到了方法論的層面。
這麼說也不算太準確。
換個更加精確的說法,這一次,劉平寫的不是施政方針,而是理念和思想。
不用多,只要寫個幾萬字出來,就憑這一篇文章和他目前取得的成就,日後成為古代先賢,不成問題。
說不定日後科舉制就不是五經了,而是六經。
為了精心撰寫好這篇至關重要的文章,劉平可謂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事先構思並打磨了無數次的腹稿。整篇文章猶如一座精巧構建的大廈,被清晰地劃分成了三個彼此獨立卻又緊密相連的部分。
第一部分——哲學思考。在這裡,劉平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唯物主義作為核心基石,並堅定不移地倡導著一切都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務必做到實事求是的原則。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劉平深入而獨到地闡釋了獨具大漢特色的唯物主義思想體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儘管他對唯物主義推崇備至,但並未採取激進手段去徹底顛覆當時佔據主流地位的儒學所秉持的天人感應理論。
相反,他巧妙地運用智慧,為自己精心構築的唯物主義披上了一層天人感應論的華麗外衣。如此一來,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他不會被鄭玄半夜給掐死,又能成功地融入新的思想元素,實現兩者之間的微妙平衡與融合。
第二部裡,劉平宛如一位忠實的記錄者,詳述了自己出道十年來的心路歷程。無論是從政期間積累的寶貴施政經驗,還是一路走來經歷過的種種得與失,他都毫不吝嗇筆墨,一一娓娓道來。可以說,這不僅是一次對過去歲月的深情回顧,更是給自己職業生涯所做的一份詳盡而深刻的總結報告。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全篇重點。
在這一部分中,劉平著重對他所提出的“兩個全面”發展戰略方針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的解讀。與此同時,為了使其更具可行性和廣泛適用性,他還不厭其煩地針對各項具體措施展開了進一步的闡述與補充說明。
透過這種方式,原本略顯抽象的戰略構想逐漸變得豐滿立體起來,如同擁有了鮮活生命一般,躍然紙上。
使得原本針對於蜀郡的方針變得更有普適性。
文章一共花了劉平十五天才寫完,又讓荀彧等人校勘了三天,足夠一篇一共有五萬多字的鴻篇鉅製新鮮出爐。
劉平本想內部傳閱之後,沒什麼問題就讓人印刷送往各地。但是劉備把他攔下來了,然後將過往劉平給他的各種方略卷宗都拿了出來。
經過挑選,加上這一篇文章,一共十篇文章,合計十萬多字,裝訂成冊。
劉備親自命名。
是為:德安新書!
曹操:作者,密碼的……
緊接著針對這本書,劉備集團內部也有分歧。劉平本意是覺得這就是一本書,公之於眾又沒什麼。
但是劉備等人卻覺得這種書籍,通讀下來都能直接做一郡太守了。
就這麼放出去,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劉平對這個說法完全不認可,看書就能治國?那也要分人的好吧!
再一個,敝帚自珍的結果,就是傳承逐漸斷絕。
最終劉平還是沒能如願。
但這本書還是小範圍的傳播開來了。
德安新書的出現,讓劉平的聲望進一步拔高。
儒家讀書人,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如今劉平已經完成了兩項,最後一項劉平其實覺得自己也還行。
但是嘛,懂得都懂。
劉平更沒想到的其實是,德安新書的出現,帶來的影響比他預估的還要強烈無數倍。
如今他被認為是當世內政第一人,而且是有第一沒第二,第三隔著十萬八千里那種。
之前大家依葫蘆畫瓢都能搞的有聲有色,現在有了德安新書,那對某些精英來說,就相當於劉平手把手教了。
比方說六月底的時候,荀攸已經拿到了一本德安新書。
同樣拿到的還有曹操,袁紹麾下許攸,袁術麾下袁基,劉備還給老同學公孫贊送了一本過去。
動作快的如曹操,已經開始組織大家一起學習了。
他親自閱讀,親自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