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的郵政衙門、為了科舉和普及教育單獨成立的教育司等等。
軍事方面也是一樣,專門配備了宣教司,其實就是培養政-委的衙門。
除了這些之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官方需要管理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了。行政體系的改革和細化是不可避免的。
劉平只不過把這個事情給稍稍提前了一些而已。
他開口定下調子之後,剩下的就是討論具體的部門劃分,以及相應的人員配置了。
一群人整整商量了一天,才算有了一個初步達成一致的方案。
吏戶禮兵刑工,還是出現了。兵部獨立出來,當軍部用,沒有軍部這個說法了。同時,後勤部併入到了戶部當中。
這算是劉平做出的讓步,但既然讓步了,肯定就有其他的回報。
六部同屬於文官體系,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劉平趁機提出了一套新的武將官職體系,仍獨立於六部之外。
急切之間,劉平也沒有太好的想法,直接提出了要建立都督府,設左右二都督負責統領所有軍隊,其下是同知、再下是僉事。
荀封等人則認為,可以是可以,但是官員選調、升遷還是要透過吏部和兵部。
劉平則表示,都督府只需要對劉備負責,由丞相監督即可。
見劉平堅持,荀封等人也就沒有得寸進尺,算是認同了這個方案。在這件事上,世家幾乎都是下意識的統一了戰線,只不過有些人態度堅決,有些人態度曖昧罷了。
全程都力挺劉平的,只有農家和小地主階級出身的一部分官員,以及元從派和所有的武將。
但在具體各部尚書的安排上,世家內部又開始互相打擂臺了,讓劉平覺得好笑。
目前初步的方案,禮部尚書,選的是鄭玄。這個人選不是劉平定的,也不是百官們商量出來,而是劉備自己提出來的,而且很是堅定。
眼下畢竟是‘中場開香檳’,所有人還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利益,所以鬥爭並不激烈,對劉備也全都非常忠誠和支援,因此沒人跟劉備嗆聲。
鄭玄就這麼水靈靈的成了禮部尚書。
他自己都沒有想到。
戶部尚書這個人選,爭搶的很是激烈,涼州世家推出了皇甫嶐、李參兩個人出來,關東世家則推出了司馬防和荀封兩個人出來。連一直低調的益州世家官員也跟益州東洲士聯合起來,推出了張肅和吳懿兩個人。
最終定下來的戶部尚書,是皇甫嶐。
皇甫嶐這個人選,是目前來說最好的人選了。因為劉平接下來要發展益州,需要戶部的支援,沒人比皇甫嶐更合適了。
涼州世家拿下了戶部,隨後吏部尚書就沒有參與進來,轉而支援起了元從派。但是元從派屬實有些尷尬了,能拿出手的人是誰呢?簡雍和虞應兩個人。
簡雍肯定不能去當吏部尚書的,他現在是情報頭子之一,沒有那個時間。至於虞應,出身、資歷也都是足夠了。
而且有元從派和涼州世家雙重身份,坐穩吏部尚書還是沒問題的。
但能力上,虞應要打個問號了。有一說一,除了是劉備的小舅子之外,虞應這幾年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出來,只能說平平無奇罷了。
但政治博弈就是這樣,劉平需要一個自己人做吏部尚書,在他的支援下,虞應成了吏部尚書。
六部去其三,剩下兵部、刑部和工部。
但讓劉平想不到的是,兵部和刑部大家爭的熱火朝天,等到工部的時候,反而沒人爭了,所有人都跑開了出身、小團伙開始正兒八經的分析誰最適合了。
最終,兵部尚書給了荀封、刑部尚書給了司馬防。
為了平衡內部、同時也為了讓益州本土官員放心,劉備拍板把工部尚書給了蜀中大將吳懿。
至於都督府,左右都督分別是關羽、張飛。
這一點沒人說什麼。
不過這就是大概商量出來的,更具體的還沒有商量完,當天所有人都留宿在王宮中,第二天繼續商量。
這也是劉備集團特色了,大事兒談不完,都別想回家。
.....
晚上,劉平正在整理自己的床鋪。作為劉備集團實際上的二把手,他還是能在王宮裡享受單人間的待遇的。
正整理的時候,有人來敲門。
“進來。”
門外的人並沒有進來,而是隔著門說道:“侯爺,大王有請。”
劉平整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