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治理一個郡竟然需要這麼多人手。”
“聽閻郡丞這意思,是怪某家咯?”劉平開了一個小玩笑。
閻特自然也聽出來,佯裝不高興的回道:“可不是嗎?以前咱們郡府衙門有個十幾個人就差不多了。加上各種小吏、下人也不過百餘人。現在呢?光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就將近兩百人。就這,還是忙不過來。”
“治下各縣也是如此,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
劉平有些無奈,解釋道:“整個武都郡,漢胡都算上四十多萬人口,君府衙門加上各縣衙門,一共才多少人?能湊出來一千人嗎?”
“恐怕五百都困難吧?這還得算上咱們君府衙門的大小官員了。咱們就算有五百來個人,能治理好四十多萬人嗎?”
“要是在中原地區還好,這裡可不一樣,漢胡雜居,情況複雜,事情又多,人手不足是必然的。”
人手不足的問題,不光是武都,整個大漢,甚至可以說整個古代,都面臨這個問題。
漢室如今的官民比例是多少呢?1比8000多的。如果拉平均的話,一個官員要為八千多個百姓的吃喝拉撒,婚喪嫁娶忙活。
用腳後跟想都知道,這種情況大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得過且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
武都如今的政務可以說是冠絕大漢,除了洛陽和長安之外,應該沒有任何一個郡的政務能比得上武都的。
但是洛陽和長安又有多少官員呢?比武都可多的多了。
人手不足這件事,劉備也好、劉平也好一直都心裡有數。但這事兒不好解決,涼州本就不如中原地區富庶,而稍微有點能力的人,又不太願意來武都。
看看劉備手下這些人吧。涼州本地的佔了絕大多數,而願意跟劉備來武都的人都是哪些呢?
首先是劉備自己的宗親,也就是以劉平為首這些人,包括劉德然、劉元起、劉睿、關羽、張飛等。
其次就是涿郡的老鄉,簡雍、李同、李志、張萌、張賽、盧文這些。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願意來涼州的人,都是跟劉備沾親帶故的,一點關係沒有的,一個都沒來。
這地方,不吸引人。
“道理某都懂啊。”閻特搓搓手道:“前些日子主公有一個同窗來了,暫時還沒有安排事情做。說是等你回來安排,某就是想問問,能不能讓這位先跟我一起處理路政的事情。”
“同窗?”劉平懵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他之前寫信給了一個同窗,想來就是此人了。
“是高誘兄嗎?”劉平問道。
閻特點點頭:“此人學識淵博,有名師風範,某與他數次交談,觀其人聽其言,是個有能力肯幹事的。”
“既然如此,那就先讓他幫著你吧。”
劉平答應下來。
盧植的學生有一個特點,都是實幹派。不管是劉備、公孫瓚還是劉平、高誘。可能在學術上不太行,但是能力上都是沒的說的。
在劉平的印象裡,高誘極為擅長算學,是個很有科研精神的男人。
“我那格物司還少個主事兒的,就先讓高誘負責。讓他領著格物司去給閻特幫忙,正好合適。”劉平心裡有了打算。
跟閻特聊了一會兒,他便去忙了。
劉平則離開班房,去見了高誘一面。兩人讀書的時候關係也就那樣,高誘跟公孫瓚的關係更好一些。
但也沒有仇,不然的話也不會一封書信,高誘就千里萬里的跑了過來。
兩人見面,劉平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高誘。
高誘對格物司很是感興趣,尤其是曲轅犁。他來到武都最常乾的事兒,就是研究曲轅犁。
所以劉平的安排,高誘很是滿意。
這事兒,還得告知劉備才行。雖然劉平知道劉備是不會拒絕的,但這任命最好還是劉備親自下達,他頂多也就是推薦。
雖然只是走個形式,但是有些時候形式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