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爺子跟我們講。
在清末民國,這附近所有的地都是亢家的。他家祖祖輩輩都是租亢家的地,但位置不太好,在東南邊的八寶臥虎山上。
臥虎山的曹侯爺廟供的也不是曹操,而是曹無佞侯。
說起來這八寶臥虎山可是來歷悠久,“八寶”分別為滿水井、馬跑泉、硃砂洞、黃鹿泉、酸棗木角住、洋豆芽檁子、鋸解石、聚寶盆。
其中有幾個與李老爺子住的封侯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六七十年代,在封侯村附近發生了一件大事。
因農曆六月初六是傳統的翻曬節,各地剛收麥種玉米後都農閒下來,將各自存留的農副產品交換。
臥虎山清涼可避酷暑,山頂的曹侯爺廟就成了四里八鄉交流之所,順帶舉行廟會以祈求曹侯爺保佑秋季豐收。
廟前的空地上烏壓壓擠著各種民眾,賣糖葫蘆的,拉洋片的,演雜耍頂大缸賣藝的,舞旱船扭秧歌的,熱熱鬧鬧喜氣洋洋。
臨時搭的戲臺上蒲劇班子正唱完《白毛女》樣板大戲,人群剛要散去時。
就看戲臺上搬來一桌一椅一撫尺,一老漢穿著無袖麻布盤扣衫,揮舞著蒲扇走上堂前坐在椅上。
聽那扶尺驚堂,啪的一聲摔到案几,將看戲將走的人群又拉了回來。
“道可道,道最憂,悠悠亂世人發愁,愁容滿面作何解,曹無佞候保千秋。
眾位父老,今日小老兒借曹老爺廟會,跟大傢伙說一說這曹侯來歷。若小老兒講的好,就賞個三瓜倆棗,講得不行,鄉親父老也多多擔待。”
啪,驚堂木響。
話說隋末唐初,晉南大旱,汾河斷流,井枯溪幹,偏偏又遭兵災。百姓是求天天不應,祈地地不靈。就差賣兒鬻女,易子相食了。
時任浮山縣縣令的曹臣心繫百姓,常乘老馬翻山越嶺尋找打井之所。
這一日行到山前,發現有一黑虎臥在山間,這黑虎盯著一隻黃鹿,正待撲咬美餐一頓。曹任不忍生靈命喪虎口,彎弓搭箭就射。
沒曾想一箭就將黑虎射倒在地,可等曹任過去檢視。這黑虎竟然和那黃鹿一樣消失不見,曹臣倍感驚奇,從地上抽出箭來。
這一抽非同小可,手起箭出,一股清水從地面箭眼中湧出,他本找水找的口乾舌燥,捧起水來就喝,直覺甘甜清冽,極為可口。
想著老馬也很久沒喝,可四下望去,他乘坐的老馬早被黑虎嚇癱在地,兩隻前蹄子不安的在地上來回刨,不一會竟然也挖出一口泉水來。
曹臣見山泉出水,招呼百姓修渠灌溉。百姓聽聞此事便將這山稱臥虎山,黃鹿引水之處叫黃鹿泉,老馬刨地之處稱為馬刨泉。
可這位曹臣縣令,為百姓找泉早就耗盡體力,油盡燈枯。如今心中大事已了,直接駕鶴而去。
此時江山動盪,各路反賊層出不窮,又有劉武周殺死太守,勾結突厥人舉兵作亂,佔了平陽。
一日,李世民率軍夜行。秋月朗朗,涼氣襲人。將士們沿著谷地中的小路蛇行而前,為首一匹白玉戰騎上正是主帥李世民。此時,他回過頭來,威嚴地掃視左右問:“行至何處?”
軍師徐懋公從背囊中抽出戰陣圖,展在馬前。藉著月光一瞅,不由得驚叫出聲:“唉呀,不好!此處是平陽的臥虎山,殿下是真龍,進了虎山難免龍爭虎鬥,真是不祥之地,快快前行,衝出峽谷。
話音未落,只聽馬蹄陣陣,殺聲震天,一彪人馬殺將而來,攔住去路。前面的兩員將領,一人乘烏龍駒,一人騎虎斑馬,橫刀立馬,張牙舞爪。
李世民急道:“何人攔駕!”
烏龍騎的大將張口罵道:“你爺爺劉武周在此,留下首級再走!”
李世民大吃一驚,這人乃楊廣手下大將,在此不期而遇,難免—場惡戰。
召來軍師徐懋公,大將秦瓊議定,殺出一條血路,突圍出去。只見突厥兵卒,一個個劍刺無血,刀砍無傷,驍勇非常。唐兵衝殺不出,又敗了回來,只得死守營寨,等候援兵。
突厥首領圖門精通魔法,善施妖術。見唐兵已傷銳氣,便和劉武周密議擺一場惡魔陣。這日,李世民正在帳內悶坐,忽然天昏地暗,風沙滾滾。風沙過處,圖門剪成的萬千紙人紙馬,衝殺而來。唐兵雖勇,怎奈寡不敵眾,多半戰死。
值此生死攸關之際,臥虎山頂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下。大雨夾雜著如拳頭般大小的冰雹,鋪天蓋地,徑直衝向敵陣。圖門的紙人紙馬,瞬間散落一地。陣上的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