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汾河二庫(1 / 2)

小說:盜墓:玄冥寶鑑 作者:摸魚彎

“文姓孫,日新逸仙東南撬妖婦。武姓袁,洗心亭裡擦洪憲槍頭。”

我看出來這陳教授對江湖話語典故也是一知半解,心想你別多問了,盤我的道?今兒讓你見識見識什麼叫見識。

“三教九流從我分,蜂麻燕雀金評彩掛,花葛攔容評疃調柳。吃的是四海飯,走的是五湖口。五湖四海逢親友,多做稽,少磕頭。南來北往都是客,客似雲來我不愁。

你有金銀堆北斗,我有嘴眼過春秋。嘴不懼風寒、眼不畏遮手。

我這手藝獨佔鰲頭,兩朵金花,三元及第,四季發財,五子登科,六六大順,七星供照,八寶如意,九條金龍纏身,十全大補無漏。要問我眼力有多深,三十三仗五尺六寸又七分···”

陳教授看我牛逼都快吹到天上了,連忙打斷我的話,又問了我一些關於文論圖片原型中的來路。我自然不敢多說是在斛律崇墓室裡拍的,不過也不怕,都是截圖,其中語言只會是一句話,不會連成故事。

隨後我們在飯桌上聊起古董來,說起這個我就不困了,一頓拉扯之後。陳教授跟我聊的開心,還小酌了一杯。

“順之,有沒有興趣當我的學生。我在院裡去年還有兩個名額沒用。”

我心想我這畢業兩年多了,是真不想上學,可看見令狐秀媛憧憬的眼神,拒絕的話又說不出口。

“陳教授,我畢竟畢業了,這學習不一定跟得上。要是墮了您的名頭可不太好。”

陳教授哈哈一樂:“我都這歲數了還在乎什麼名聲,有秀媛在就是老夫最大的名聲。順之,你不是怕學習跟不上,而是出了社會再接受不了上學的約束罷了。不如這樣,全日制不行,那就在職。以你的見識和學識,想必再出幾篇同樣等級的論文,應該不成問題吧。”

不用到校,只用寫論文。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再不接受就有些不知好歹了。於是我敬酒一杯,把身份證影印件留了下來,又互相加了電話。

從山大出來,孫福生拍著倆妹妹的肩膀說:“沫瑾沫瑜,你們倆什麼時候能考上山大研究生,老哥一定拿個大喇叭去老媽墳上播他個三天三夜。”

他的妹妹們出生沒多久,親媽就跑了,其他事情都不清楚。還以為孫福生是他親哥呢。

沫瑜說:“哥,你真幼稚,咋想的,拿大喇叭也不怕把其他鬼嚇著。等我和姐姐考上了,上墳時把錄取通知書影印幾張燒給媽不就得了。”

瞧瞧,還是這小妮子會說話,上墳燒影印紙,糊弄鬼呢。

······

下午三點,我們幾個從山腳遊客中心領了裝備換上,搭乘箱式觀光纜車從此地往滑雪場所在山頂方向走去。

汾河二庫,坐落於太原西郊三十公里。以防洪、發電、旅遊等為主的綜合大型水利工程,是汾河上游重要的水利設施之一。

隨著纜車從一個個山頭掠過。

遠處山巒松柏密佈,其山有的像古佛沉睡,有的像將軍點兵,有的像美人梳妝,怪石嶙峋、奇峰突兀,千姿百態。

孫福生盯著水面驚訝問道:“順子,你看著下邊的水,像不像一條龍?”

我向下一掃,霎時間驚訝的眼睛都突出來了。

水道九曲十八彎,蜿蜒曲折的河岸將龍爪龍頭龍尾都精確雕刻,根本就不需要聯想,看也看的出來。

日照當空,萬丈紅霞灑滿山谷,水面波光盪漾,恰似龍鱗。微風拂過,龍身似抖,躍水沖天。

這何止是像,簡直就是一條橫亙大地的巨型水龍,真活了過來一般。

同坐纜車的大叔插話說:“後生,太原是龍城。這龍的來由就是在這了。”

我心說我在太原上了四年學,竟然不知道龍城之名。

沫瑾坐過去連忙問他道:“大叔大叔,是詩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嗎?”

大叔搖頭,從口袋裡掏出兩個棒棒糖分給沫瑾沫瑜說:“喲,小丫頭學習真好,還知道古詩。不是,那個龍城不在山西在外蒙呢,是匈奴祭天的地方。咱這龍城不一樣,是出皇帝的地方。”

我點頭說:“快謝謝這個叔叔,這倒是有理,我知道唐朝皇帝李淵就是在這起兵的。”

大叔大搖其頭:“你們幾個年輕人見識太少,太原可不止出了一個皇帝。”於是他掰著手指頭給我數著,數完指頭又重新張開。

“堯、舜、禹、夏羽、商鈞、成王、晉文公、趙簡子、秦孝惠王、劉恆、劉啟、劉淵、劉知遠、劉琨、楊廣、李淵、李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