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朝廷中樞,實行的是三公九卿制,職能相當於後世的三省六部制,二者區別不是太大。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三公之上還有大將軍、太傅二職,稱為上公,不常設。
曹操挾持漢獻帝后,拿著大寶劍威脅陛下,第一個官,要的就是司空。
可司空沒當多久,曹操就又飄了,又想著當司徒。
老曹還假模假樣,寫信徵求諸侯們的意見,想贏得一兩個諸侯的支援。
結果被好兄弟袁紹一頓臭罵,堅決反對,皇帝和朝臣們也反應強烈,都不同意。
老曹無奈,也不敢太過霸道,這才靈機一動,弄出個丞相官職,其職權,相當於三公中的司徒。
但在漢末,正經官職裡邊,就沒有丞相這麼一說,很是不倫不類,曹操蠍子粑粑獨一份,就是這麼特別。
九卿位在三公之下,隸屬於三公,受三公節制。
太常、光祿勳、衛尉三卿,為太尉所領;
太僕、廷尉、大鴻臚三卿,為司徒所領;
宗正、大司農、少府三卿,為司空所領。
現在,皇帝劉協獲得了自由,沒了束縛,在封官這方面,能乾坤獨斷,說話又好使了。
不過,人家劉華開疆拓土,又鼎力促成陛下還朝之事,功績在那擺著呢,給多大官都不為過,封個司空,綽綽有餘。
百官們也都不傻,也沒人腦殘,敢和睚眥必報,一肚子壞水,又如日中天的華仔作對。
因此,劉協加封劉華為司空的提議,滿堂公卿無人反對,全票透過。
小崽子這下心裡可美了,感覺一切都值了,陛下也不是那麼討厭,還是有點良心的。
自己小小年紀,就名正言順得位列三公了,比老爹位格高出幾個八度,你說氣人不氣人。
這司空一職,雖然有些雞肋,淨管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禁不住位格高啊,百官見了,都得主動行禮問好。
劉華感覺人生如此美好,小眼神不自覺得瞟向劉虞,一陣嘚瑟,挑釁意味十足,又把老頭氣得不輕。
小崽子還在意淫,就行禮這事,咱必須認真對待,即便是老爹見了咱,也不能壞了規矩。
老頭要是見了兒子我不行禮,那就是忤逆上官,藐視朝廷法度,打他屁股不過分吧,嗚哈哈哈。
見小崽子笑了,朝堂百官都很配合,也是個個喜笑顏開,紛紛向新任司空劉華,拱手道賀。
唯獨劉虞呆愣當場,沒啥表示,還一臉惆悵,欲言又止,滿臉尷尬。
真是沒想到啊,可憐自己兢兢業業,忠君愛國,奮鬥一生,也才到一州刺史之位,頭上只有個太保的頭銜,連九卿位都夠不上。
狗血的是,自家那個孽子,人厭狗棄,毫無忠義之心,一通胡搞,怎麼看都不是那靠譜之人,咋就給封了這麼大的官嘛。
皇帝你有沒有搞錯,是否欠考慮,怎能如此眼瞎,真是氣死個人。
大漢尊卑有序,自己以後見了兒子,到底要不要行禮問好呢。
老頭越想越不是回事,簡直是日了狗了,絕對不能容忍,兒子爬到自己頭上嘚瑟。
也不管那麼多了,劉虞為了自己的麵皮,不介意背刺孩子一把。
清清嗓子,說道:“陛下,我兒尚小,心性不熟,還需歷練,於司空之職,尚有不足。
還請陛下收回成命,給他換個小點的官吧。”
劉虞這話,落在劉協和百官耳中,大家只當他在謙虛,看看人家這覺悟,這人品,難怪人家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兒子。
百官根本不知老頭真正心思,真心誇讚劉家父子大義,真乃恭謙良順,大漢忠臣耳。
劉虞見眾人誤解自己意思,事情越描越黑,也不知該怎麼解釋,急的直跺腳。
知父莫若子,劉華一眼看出,老爹心裡有事,也知道老爹所想,生怕到手的司空跑了,趕緊開口阻攔。
說道:“父親謬矣,高位能者居之,豈能因為年少,而誤了孩兒前程。
大不了,以後你見了本官,可以免禮不拜,這總行了吧。
但你那把破尺子,必須扔了,絕對不能再打我了。”
百官聽完,這才都紛紛反過味來,原來癥結在這呢,沒有大義啊,這對父子也真是絕了。
劉協也聽出其中門道,回想過往,還真是劉虞拎著戒尺,處處約束劉華,否則,小崽子還不知道是忠是奸。
皇帝腦子轉的夠快,言道:“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