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打定主意,跟四國使者談判事宜,適當的讓步是可以的,但是想拿幾片毫無價值的黃布條來壓我,那你們就想多了。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五,再有五天就到歲末,大漢雖然沒有春節的說法,但在歲末年初也有守歲團聚的習慣。因此,這段時間各級官府辦事效率都很高效。
孔融也不想再外邊過年,壓下劉和忤逆的事情不談,敦促敲定四國談判事宜。
好爭取早點完成使命,趕回去向陛下覆命,順帶回家守歲。
孔融拉扯劉華坐下,把話題引到談判的事情上來,說道:“關於西部鮮卑的問題,陛下答應,至少把柔然王庭留給他們,衛將軍你看此事如何。”
柔然王庭就是現在的外蒙古烏蘭巴托,此地歷來是北方戎狄的首府重鎮,地勢險要,水草豐美,是東西鮮卑兩國人民的聖地。
劉華知曉此地的特殊性,但若想用武力強行鎮壓佔據,草原人如何能答應,東西鮮卑很有可能會再次聯合起來,將此聖地奪回。
那將會面臨無休止的血戰,自己兵力有限,最後還不一定能守得住。
因此,為了保住既有利益,應徐徐圖之,放棄此地也未嘗不可。
劉華經過認真考慮,回道:“既然陛下有令,我劉華自當遵從,柔然以南,盡歸漢土。若是西鮮卑同意,雙方就此簽署盟約。”
西鮮卑使者柯晨聽聞王庭保住了,心中大石頭落下,其它都不重要了,點頭答應。
然後大漢第二份不平等條約簽署,得了西部鮮卑六成國土,史稱《漢西協定》。
在這份協定裡,劉華同意歸還西鮮卑王庭四件套,釋放西鮮卑一眾王公大臣和王族俘虜。
至於李通俘虜的七萬西鮮卑婦女兒童,只釋放有子嗣的婦女和兒童。
留下一些未生育的西鮮卑婦女,等大漢光棍們遷徙到此地,也好就地找人婚配。
兩三代之後,孩子都是漢姓,誰還知道自己有鮮卑血脈,此地也將漢化。
孔融和劉虞老懷安慰,對劉華的態度很滿意,既保全了陛下的顏面,也為大漢保留了利益,眾人皆大歡喜。
接著大家又討論關於東部鮮卑的問題,肯特山以北,就沒有啥肥美的草原了,都是常年冰封的雪地,若真把東鮮卑部族都趕到這個地方,估計人家難以接受,還會死戰。
劉華倒是不怕打仗,于禁那一路兵馬幾乎沒啥損失,完全有能力一鼓作氣,將東鮮卑給滅了。
但看看屁股後邊那一群掣肘的,小崽子也失去了開疆拓土的興趣。
還是遵從劉協的意思辦吧,不然朝廷不高興,老爹不高興,各大諸侯不高興,東鮮卑更不高興。
如果大家都不高興,那這開疆拓土還有什麼意義。
劉華答應雙方以克魯倫河為國界,大漢也得了東部鮮卑五成國土,同意釋放東鮮卑王步度根。
那七萬俘虜就不還了,都留下就地挖礦。小崽子也是有打算的,這七萬俘虜留下,他們的一些家人掛念,也會留下來。
這樣一來,大漢佔領的東鮮卑領地內,也至少有十幾萬人會留下來。
劉華都想好了,就以這七萬東鮮卑男子為基礎,從內地遷徙一些漢人醜女或小寡婦過來,嫁給他們為妻。
制定律法,此地以漢人妻子為尊,生下孩子也得隨母親姓。
敢不聽老婆話,忤逆漢人媳婦者,都給與重罰。如此,經過幾代繁衍,也能將此地漢化。
東鮮卑使者胡周對談判的結果,也很滿意,索性就是丟失了一些國土和兵卒,無所謂了。
只要國王步度根能平安回去,保全國體,自己就算完成任務了。
胡周和劉華握手言和,雙方簽訂了大漢第三份不平等條約,史稱《漢東協定》。
輪到東胡使者素孢子了,孔融、劉虞都表示,這個我們不管,因為東胡全境已經被漢華軍佔領,東胡王室或抓或殺,基本上算是滅國了,就這狗屁境況,還好意思來談。
對於東胡,陛下劉協也沒啥具體要求,只是礙於得了人家素孢子海量錢財,才勉為其難得,才寫了一道詔書,說是讓劉華自己看著辦吧。
劉華對這種賣國求榮的玩意,沒啥好感,本想一刀給砍了,可想到自家陛下得了人家好處,自己也不好做得太絕,還是給狗皇帝擦下屁股吧。
於是小手一揮,在東胡外興安嶺以北,劃出一塊土地,承認素孢子東胡王的位格,允許他攜帶東胡王庭和一部分東胡死忠在那發展,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