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逼迫徐晃認主的過程,被文聘、魏續、宋憲、侯成四降將看在眼裡,都驚呆了,原來平北將軍都是這麼收服手下的。
文聘還好,滿臉嫌棄和鄙夷,心裡倒是不慌,反正我家親族在荊州,小崽子你能拿我怎樣。
而呂布手下三將就心裡打鼓了,我們哥仨跟徐晃一樣,都是出身幷州,跟隨呂布殺丁原後,才投奔的董卓。
我們宗族眾人的性命和祖墳,也都在人家劉華手心裡攥著呢,希望小崽子眼瞎,我們都是飯桶,沒有啥利用價值的,把我們忽略吧。
三人不斷交流眼神,眼眸裡全是驚恐與絕望。
可是,那個滿臉純真,看似人畜無害的小賊,最終是笑嘻嘻面向三將,嚇得三將渾身顫抖,真是怕啥來啥。
劉華手下缺將領,這三人常年領兵征戰,經驗豐富,格外熟悉馬戰,也都有三流水準,跟著呂布混全是白瞎了。
此等人才,劉華豈能放過,那是吃定他們了。
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劉華對劉岱之死耿耿於懷,想噁心呂布一番。當年殺呂布奪貂蟬的口號可不是喊著玩的,抓不到貂蟬,搶他幾個將軍也挺開心。
於是小崽子也不繞彎子了,直接開門見山,說道:“聽聞三位將軍家人都在幷州,巧了,小主我一直以樂善好施著稱,在幷州那嘎達頗有賢名。
三位將軍不用推辭,也不用客氣,你們的家人就是小主我的家人,我定會給照顧得服服帖帖的,啊呸,口誤,是照顧得妥妥當當的。”
幽州眾人紛紛捂臉,小公子又來了,這招絕雖然好用,但也太噁心人了。
劉虞這次反而不生氣了,挖呂布牆角好啊,我不反對,誰讓他害死我漢室宗親劉岱。
三將支支吾吾,額頭冒汗,果然,禍事還是來了。前面那個徐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小賊此舉當真無解,進退兩難啊。
劉華見三人裝啞巴,也懶得再費口舌,直接吩咐鮮于銀去照顧他們家人。
嚇得三將再也堅持不住,紛紛跪倒認主。
幽州文武這次看得明白,就是威脅無疑。大家本想譴責劉華來著,可人家自始至終都是說要盡地主之誼,幫忙照顧家人,這言語也實在挑不出毛病。
得了大便宜的劉華,又笑嘻嘻轉向文聘,想要一塊給拾掇了。
突然聽到有人呼喊:“皇帝使節到了,大家快快迎接。”
眾人向遠處望去,果然見到一隊人馬駛來,那為首之人,手持紅纓節杖,身後跟隨兩排黃巾力士。
這是典型的大漢使節儀仗隊伍。劉華也顧不得文聘了,跟著父親前去迎接。
待車駕走到近前,小崽子看清了,那孔融儀表堂堂,長髯飄飄,星眉朗目,身體健碩,真是好樣貌。
孔融一身太中大夫官服加身,腰佩寶劍,手持節杖,懷抱聖旨卷軸,端坐戰馬之上,不怒自威,簡直比自家老爹還能裝犢子。
劉虞一臉笑意,顯然認得來人,主動走上前去行禮,說道:“文舉兄,是你嗎,真沒想到,十多年沒見,你竟然成了天子近臣,大漢使節。”
孔融也似乎有些小激動,跳下馬來,拱手說道:“伯安兄好眼力,當年洛陽一別,我們兩人淪落天涯,竟還有重逢之日,哈哈。”
劉華和大哥劉華對了一下眼神,兄弟倆疑惑,看來自家老爹和這孔融有故事啊,咋平時也沒聽老頭子說起過。
劉虞和孔融好一陣敘舊,這才想起正事來,孔融拿出聖旨,開始宣讀:“制詔:朕聞王者之興,賴股肱之臣;社稷之固,憑忠勇之士。
西部鮮卑,久懷不臣;東部鮮卑,蠢蠢欲動;東胡、烏桓,屢犯邊疆;高句麗,亦起覬覦之心。五國合謀,氣勢洶洶,妄圖侵我大漢疆土。
今有平北將軍劉華,以蓋世之勇,抵禦北方五國強軍,護我邊疆,揚我大漢天威,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孤雖未親臨,亦有感戰場兇險,平北將軍經數番苦戰,大漢終獲連番大捷,破敵無數,拓土千里,令敵聞風喪膽,不敢再犯。此乃大漢之幸,萬民之福。
此戰引得烏桓餘孽全滅,更有西部鮮卑、東部鮮卑、東胡、高句麗四國使節來朝,願為藩屬,年年朝貢大漢。
由此,我大漢拓土千里,在增數州,創百年不遇之奇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實乃大漢中興之兆。
今特加劉華為從二品衛將軍,位上卿,開府建衙,統領北疆兵馬;晉烏鄉侯,食邑兩千戶,以彰其功。望再接再厲,護我大漢,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