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御駕親征,領十萬精銳出戰,大軍來到徐州廣陵郡和東海郡交界。
對面曹操領三萬八千軍,早已等候多時。
當袁術大軍趕到之時,鋪天蓋地,看不到邊際,人數遠遠出乎老曹的預料。
曹操當場就懵了,咋,對面咋來了這麼多人,大呼禍事了,埋怨各路諸侯不靠譜。
說好的五路諸侯會盟,可如今,兩軍陣前怎麼就我一家,敵軍勢大,讓我如何對敵。
多疑的曹操不幹了,感覺自己是被其它諸侯坑了,火速召集眾將,就要撤退逃跑。
軍師戲志才不同意,說道:“丞相,未接戰先退卻,定會一潰千里,取死之道也,跑不掉的。
此戰已到眼前避無可避。無論我軍勝敗,都必須堅守,待其它諸侯突破阻攔,率軍來援,我軍方有一線生機。”
曹操旗鼓難下,又想跑又想打,最後還是聽從了戲志才的建議,打算再堅持堅持,搏一搏。
很明顯,戲志才是對的,老曹要是此時倉惶退兵,袁軍肯定會趁勢掩殺,那敗局就無可挽回了。
老曹能不能活著回到青州都難說,可回朝以後,不戰而逃,又如何向陛下和滿堂公卿交待。
袁軍軍師閻象跟袁術建言:“陛下,如今聯軍四路被阻,我軍兵峰強盛,曹軍勢弱,當火速展開攻伐,遲則生變。”
袁術也感覺軍師說得有理,但還是以大軍長途跋涉,軍心疲憊,不宜大戰為由,令大軍休整一晚,錯失了滅曹的最佳時機。
第二日,睡美了的袁術,才令大軍拉開陣勢,十萬人馬盡出,瘋狂得向曹軍攻去。雙方在廣陵的大地上,展開生死對決。
曹操手持大寶劍,鋼牙緊咬,慌得一批,但依然強裝鎮定。
身後軍旗獵獵,旗下步兵方陣如鋼鐵壁壘,長戟如林,盾牌相連密不透風。
弓弩手散於四周,彎弓搭箭,蓄勢待發。最後壓陣的是新組建的三千騎兵,戰馬嘶鳴,無數長刀在日光下冷光閃爍。
隨著袁術一聲令下,大戰開始。戰鼓雷鳴般敲響,瞬間,萬箭齊發,如蝗蟲過境,遮天蔽日,向曹軍傾瀉。
利箭穿透空氣,噗噗地扎進曹軍盾牌與士兵身軀,慘叫聲連連。
曹操也展開還擊,令弓弩手放箭,雙方箭雨交織,不斷有兵卒哀嚎倒下,又有新的兵卒補充陣腳。
箭雨過後,就是雙方大軍對沖了,袁術帳下大將紀靈,率領三千騎兵出擊,如黑色洪流,咆哮著衝向曹營,馬蹄聲震得大地顫抖。
曹操也不示弱,令曹仁引三千新組建騎兵阻攔。
一時間,戰場上血花飛濺,砰砰的撞擊聲接連響起,兩軍騎兵全速對撞,頓時人仰馬飛,慘烈無比。
待雙方騎兵速度都慢下來,交灼在一起,雙方步卒踩著鼓點,紛紛前移,繼而短兵相接,刀光劍影交錯。
有人被利刃砍中,血濺當場;有人被戰馬撞倒,陷入泥沼。
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戰場化為一片血腥煉獄,每一寸殷紅的大地,都見證著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
中原諸侯大戰,多是分出勝負,就停戰談判,然後撤軍,一般不會拼死鏖戰,趕盡殺絕。
除非是到了生死關頭,才會拼命。今天就是這番情景,曹操是以弱對強,生死搏命,全力以赴。
袁術是稱帝后的立國之戰,絕對不能輸,必須殺出威風來,好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此戰對雙方都至關重要,兩個主公也都殺紅了眼,紛紛揮舞大寶劍,親自上場了。
雖然二人都咋咋呼呼,一個敵人也沒砍刀,但所帶來的威懾力巨大,能極大激勵己方兵卒士氣,讓大戰更加慘烈。
隨著大戰焦灼,曹操兵力少的劣勢逐漸顯露,不斷收縮陣線,被袁術形成合圍之勢。
袁術能佔據揚州和徐州大地,也是有些本事的,手下軍卒強悍,絕對不是紙老虎,發起瘋來,也是猛得一批。
雙方兵力差距又如此之大,三萬八千對十萬,儘管曹軍也個個勇猛,拼死抵抗,但還是被打的丟盔卸甲,連連後退,眼看就要不敵。
漸漸的,袁術也迎來了高光時刻,拿著號角四處鼓吹,調動兵馬猛攻。
袁術不斷鼓舞大軍士氣,想要一口吃掉曹操,打出自己大仲王朝的威風來。
曹軍傷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一排排的兵卒倒下,再也爬不起來了。多年積攢的家底,算是毀了。
老曹心在滴血,在絕望,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