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刨坑的中年大叔,被劉華突如其來的呼喊,嚇得一屁股蹲在地上,那少年也是哇哇大叫:“詐屍了,嗚嗚。”
劉華流出淚水,為自己的遭遇而傷心,也無比悔恨,沒事怕什麼華山啊,這可好,真是禍從天降,小命不保。
日子剛有點奔頭,打下一番基業,正在做大做強的緊要關頭,這淪落天涯算怎麼回事,家裡還不亂了套,分崩離析。
不行,我得活,大漢需要我,父親需要我,家裡那倆大美也,咳咳,總之我現在不能死啊。
劉華強忍著咽喉的疼痛,說道:“二位恩人莫怕,我還沒死,還能救,謝過恩人。”
別管刨坑的那是恩人還是仇人,還是說兩句好話,可千萬不能把自己給埋了。
坑裡邊父子二人,半天才緩過勁來,二人爬出土坑,看著地上流淚的孩子,還拿根棍捅了捅,劉華直喊:“疼、疼。”
父子二人這才放下心來,知道疼那就不是鬼。
既然還沒死,咱也不能做那傷天害理的事,給人活埋,還是扛回去吧。
於是,接下來的幾個月,劉華就在大叔家中休養。
劉華也終於搞明白了自己身在何處,自己這是沿著大河漂流,漂來到了漢中郡地界。
漢中郡地處漢中盆地,北靠秦嶺,南依大巴山,兩山夾一川。
四周都是高山峻嶺,與外界道路阻塞,這的人也自成一體,風俗習慣與中原有著很大不同。
劉華感到絕望,自己這無異於又是一次重生,不過這次是慘到家了。
漢中是老祖宗漢中王劉邦的崛起之地,也可以說是整個大漢王朝的興起地。漢王、漢中、漢朝、漢族還是有關聯的。
可經過四百年的時光變遷,這漢中哪裡還有漢中王的影子和痕跡。
劉華搜尋腦中記憶,現在是初平四年八月,此時的漢中郡,應該是五斗米道教主張魯的天下,大叔屋裡牆上掛的那幅張道陵的畫像,就能說明一切。
相傳這五斗米教由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創立,又稱正一道威之道或天師道,是最早的道教分支。
張道陵德高望重,奈何幾個子孫胡搞,親孫子張魯不好好傳道,非得搞什麼政教合一,結果捲入政治爭鬥中,敗於曹操。
還有個叫張角的,聽說也是張家人,應該是張魯的叔叔輩,分出去個太平道。
也不好好傳道,領著流民造反,打算推翻朝廷,政道合一,造反上岸,結果張角身死,教眾現在也被打得找不著北了。
劉華既然來到漢中,就不得不關注一下這五斗米教。好好的道教分支,到張魯手上就成了跳大神的。
裝神弄鬼給人看病,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然後讓其喝下符水,以治其病。
病要是治好了,就說是天師有靈,通道所致。如果病沒治好,那就說你是心不誠。反正我怎麼說都有理,沒毛病。
大部分小病其實時間長了,都會自己康復,至於是不是那符水治好的,也沒法考證。
張魯那符水也是有講究的,先讓病人自己說幹過啥壞事,然後五斗米教的祭酒會拿出紙筆,將病人的糗事詳細記錄,分三份抄寫。
一份通天放山上,一份通地埋地下,一份燒成灰,沉入水中,是為“三官手書”,紙灰沉入水裡的那份,讓病人喝下治病。
病人痊癒後要以五斗米答謝,因此得名“五斗米教”。如果給治死了,那是你命中註定,我不要你錢,你也別找我麻煩,咱們兩不相欠。
不用問,救自己的大叔估計就是五斗米教的信徒。別說大叔家了,估計整個漢中的人都是信徒。
作為裝著後世靈魂的劉華,很想拆穿這哄人的把戲,但想想還是算了吧。
一旦人的思想有了病,那愛死死,愛活活去吧,沒救。
想改變人的信仰和思想,無異於殺人妻女,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根本沒有對錯可講。
劉華一邊養身體,一邊幫大叔幹農活,咱一個外人,沒給埋了就不錯了,總不能白吃人家粟米吧。
況且大叔家也是窮出了水平,那飯食根本不按頓來,什麼時候有了吃食,什麼時候吃,有時兩天才吃到一頓。
倒不是大叔虐待小孩,那日子是真窮,根本不知道溫飽為何物。
小崽子哪裡受過這罪,無數夜晚獨自流淚,回想著將軍府的美食和過往。
咱想死的時候,三次自殺都沒死成,如今咱想活,可這怎麼活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