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會問,那郭嘉有沒有叛變,是不是真做了二五仔。
那肯定不是了,郭嘉和張合什麼關係,和小主劉華那又是什麼關係,怎麼可能會叛變。
這都是郭嘉和張合早就籌謀好的,給東胡表演的苦肉計而已。
雖然此計有風險,但郭嘉很是自信,就憑咱在大漢的名望,還有咱這聰明的腦瓜子,料定東胡王不會殺了自己。
這又穩妥又刺激的苦肉計,用在戎狄身上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何樂而不為。
被矇在鼓裡的素利,根本想不到,自己身邊坐著個大叛徒,還樂呵呵為郭嘉大擺宴席,慶祝軍師棄暗投明呢。
酒席間,郭嘉賣弄文采,出盡了風頭,感覺氣氛差不多了,就開始辦正事。
郭嘉是這末忽悠的:“大王,漢華軍善於守城,如今都躲在夫餘城內死守,而我軍都是騎兵,不善攻城。以己之短對敵之長,殊為不智。
若是我東胡大軍強攻,必然傷亡慘重,還不一定能攻破夫餘城。”
雖然東胡將領不喜歡郭嘉的大實話,但也不得不考慮傷亡問題,有人問:“那敢問軍師,若不強攻,我軍又如何應對。”
郭嘉呷一口馬奶酒,回道:“我們若想取勝,必須將漢軍逼出城來,與我軍騎兵對戰。
一來,漢華軍只有五萬人馬,我們有十萬,我軍勝在人多;
二來,漢軍重步卒,輕騎兵,天下皆知,而我軍騎兵強悍,勝在武功。
因此,我軍我軍只有在城外與敵軍騎兵對戰,才能穩贏。”
又有東胡將領問:“那如何能將他們逼出城來,和我軍騎兵對戰,還請軍師指教。”
郭嘉騷包得站起身來,回道:“我為東胡獻出兩策,一是釜底抽薪,二是反客為主。”
郭嘉說完,東胡王帳內一片竊竊私語聲,這些狍子哪裡聽到過如此深奧的語句。
都心裡佩服,軍師就是軍師,看這用詞,高階大氣上檔次,唯一遺憾的是,我們都聽不懂,你能不能說人話。
王座上的素利,儘管自詡大聰明,也是不解,問道:“還請軍師詳細道來,何為釜底抽薪。”
郭嘉回道:“夫餘城內只有一條河流穿城而過,喚作伊通河,也是城內唯一水源。
我們可以在其上游用沙袋阻塞河流,讓其改向。如此,則城內無水,漢軍又如何能活,定會全軍出城。”
郭嘉話落,一眾東胡將領震驚無比,感覺開啟了新世界,還能這麼玩,這大漢軍師牛啊,就是對自己人狠了點。
不過,那都無所謂了,人家已經叛變,這麼好的主意,我們怎麼就想不到,軍師大才。
素利也兩眼放光,我果然沒看錯人,一名軍師能抵十萬兵,絕不是吹的。
更讓人高興的是,軍師似乎在真的為我籌謀,嗯,我素利也不能對不起人家。
高興了的素利,當場就宣佈:“軍師計策高明,劃撥一個萬人隊到你麾下,另賜千金,美女兩名。”
郭嘉心裡美啊,我這說兩句話,就統兵過萬了,千金咱不稀罕,但那兩名美女必須有。
我這也算是為小主事業獻身了,嗚嗚,回去可得要精神補償。
素利又問:“軍師繼續講,何為反客為主。”
郭嘉不再想美女的事,回過神來說:“當把漢軍逼出城來以後,我軍不宜強行攻擊,以免敵人狗急跳牆,拼死血戰,徒增傷亡。
我們可以重新掘開阻塞伊通河的沙袋,然後佔據夫餘城養精蓄銳。
我知漢華軍虛實,他們所攜帶的糧草有限,出城後,他們的軍糧不足十日食用,根本無法長期在寒冷的野外生存。
而漢軍又有阻擋大王會盟的死任務,只要大王還在城中,他們也定然不會離去,只能劫掠周邊一些牧民牛羊維持生計。
大王可在他們斷糧之前,遷移走附近牧民及牛羊,如此,漢軍只能餓肚子了。
待他們大軍斷糧,飢寒交迫、人困馬乏之際,大王再全軍出動,定可一戰而勝,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功績。”
東胡將領聽完,都開始自行腦補:彼時東胡大軍攻入漢軍軍營後,一個個漢軍都餓的皮包骨地,躺在雪地上無力反抗,任由東胡大軍拿捏。嗯,完美,這場景可以有。
眾人越想越興奮,服了,我們服了,這軍師當真厲害,兩個計策高深莫測,絕對可行。
東胡王素利也反覆斟酌了郭嘉的計策,簡直是神來之筆,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