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見狀,接著出題:“如今亂世,民生多艱,便以‘亂世民生’為題,再作一詞,且需體現出對百姓苦難的悲憫之情。”
劉華依舊不慌不忙,在腦海中搜尋對應詩詞,便吟道:“《西江月·亂世民生》
烽火連天蔽日,哀鴻遍野揪心。田園荒廢屋傾頹,百姓流離悲恨。
亂世難尋安樂,蒼生飽受飢貧。唯求四海靖煙塵,還我太平乾坤。”
“烽火連天蔽日,哀鴻遍野揪心”描繪出了那戰火紛飛、百姓四處逃亡的悽慘畫面。
而“唯求四海靖煙塵,還我太平乾坤”則表達出了對太平盛世的渴望,應情應景,挑不出毛病,眾人皆對劉華的悲憫情懷與作詞功底讚歎不已。
司馬朗見碰到硬茬子了,這小童怎麼比我師父還牛掰。既然作詞難不住他,那就換個高難度的,改作曲了。你個小娃娃不會連譜曲都會吧,我司馬大才二十歲才通的曲。
司馬朗起身說道:“請小主以這亂世中士兵們的思鄉之情為主題,即興創作曲一首,且需當場唱出,曲調需朗朗上口,易於傳唱。”
劉華不假思索,便輕輕哼唱起來。他的歌聲起初低沉婉轉,彷彿是士兵們在寂靜的夜晚暗自思念故鄉的喃喃自語:“月色朦朧照營帳,士兵思故鄉。家中爹孃可安康,妻兒可無恙。”
隨著歌聲的推進,情緒逐漸高昂起來:“烽火歲月路漫長,保國守邊疆。待到凱旋歸故鄉,再把親人望。”
那簡單卻又飽含深情的歌詞,搭配上劉華後世那朗朗上口的曲調,彷彿將士兵們心中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保家衛國的決心都淋漓盡致地唱了出來,已經將當下的曲昇華了。
在場眾人皆沉浸在這歌聲之中,又是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陸績不禁讚歎道:“小主此曲,真可謂是唱出了萬千士兵的心聲,曲調優美且易於傳唱,實是難得。”
陸績清了清嗓子,又說道:“今有一景,乃高山之頂,雲霧繚繞,清泉飛瀑,奇松怪石林立,請將軍以此景為藍本,作一賦,需展現出此景之壯美與神奇,且要在半個時辰內完成。”
劉華踱步至營帳一側的書案前,大喊:“紙來、筆來、墨來”,豪氣雲天,這一驚一乍的,端是把眾人驚得不輕。
賈詡震驚之餘,趕緊鋪開紙張,遞出毛筆。只見小主劉華筆走龍蛇,一氣呵成,嘴裡還在吟誦
“《高山賦》
夫高山者,巍峨聳立,直插雲霄。其上雲霧繚繞,若輕紗曼舞,縹緲虛幻,似仙境之域。
清泉飛瀑,自山巔傾瀉而下,如銀河落天,聲震山谷,濺起珠玉萬千。奇松怪石,或挺拔如衛士,或怪異如神獸,錯落有致,點綴其間。
登此高山,仿若置身於天地之間,可攬日月星辰,可感風雲變幻。山風呼嘯而過,似在訴說著千古往事;鳥鳴婉轉悠揚,仿若在吟唱著自然之歌。
嗟夫!此高山之景,實乃天地造化之傑作,令人歎為觀止,心馳神往。”
眾人聽得此賦意境高遠,文采斐然,都圍上前去觀看。
只見好好的宣紙上,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寫了一大片,不仔細辨認,還真看不出這寫的是個啥。此時紙張極其珍貴,真是白瞎了一張好紙。
馬良不禁搖頭:“小主此賦,文采斐然,將那高山之景刻畫得如此細膩生動,實是佳作。只是小主這字,確實,確實豪放,嗯,豪放”。
本來馬良想說這字確實難看來著,但又怕小主翻臉,便違心得改成了豪放。
向朗看這普通學問是難不住人家了,就改個偏門吧,說道:“我出上聯,請小主對下聯。
上聯是:‘亂世風雲,英雄拔劍平天下。’此聯既描繪了當下亂世之態,又體現了英雄們的壯志豪情,將軍請對。”
劉華無語,這對聯咱前世都聽過,便脫口而出:“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家園。”
對應著太平盛世時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對仗工整,且寓意美好,完美地回應了上聯。
楊修也愛對對子,必須懟死丫的,又出一聯:“秋風掃落葉,葉落空山寂。”
劉華不假思索地對道:“春雨潤繁花,花盈大地香。”
“秋風”對“春雨”,“掃落葉”對“潤繁花”,“葉落空山寂”對“花盈大地香”,不僅對仗極其工整,而且透過描繪不同季節的景象,營造出了截然不同的氛圍。
楊修也落敗,荀攸又上場。在潁川荀攸家中有一株寶樹,剛從西域運過來的,極其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