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修書一封,派人送往劉華軍中,表達了自己願與劉華交朋友的意思,咱爺倆,啊不對,是咱哥倆攜手共進,為漢室除奸佞、定乾坤。
劉華看完曹操書信,小手直髮抖。啥,跟曹老闆交朋友,那我還能有好。不行,不行,肯定不行。
公孫瓚在右北平郡賣呆,被劉華戰績驚得不輕。
這哥們一直認為麾下的白馬義從天下第一,自認為是北方的一方雄主,對幽州劉虞的地盤很是眼饞。
可現在,老劉你兒子突然就開掛了,讓我如何再敢輕鬆虐你。
公孫瓚賊心不死,拉著手下將領連夜開會,加緊了奪取幽州的計劃。
想趁著小崽子不察,在幷州立足未穩之際,趕緊弄他老爹劉虞,不然以後就更沒機會了。
公孫瓚經常唉聲嘆氣,劉虞老兒可真會生,竟能生出個麒麟子,但我還是要幹你,洗好脖子等著受死吧。
兗州刺史劉岱,被百萬黃巾軍搞的焦頭爛額,險象環生,已經快扛不住了。
劉岱很是後悔,起初黃巾軍肆虐兗州時,自己還防備人家劉華來著,怕人家會趁機圖謀兗州,早知道孩子這麼能打,早點請人家來援多好。
現在看來,此子是才華和能力皆有,智慧與忠義並存啊。
得知劉華的邊關大捷後,劉岱才想起了,劉虞一家子與自己同為漢室宗親,雖然兩家幾百年不走動了,那也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呢,嗯,肯定連著呢。
雖然自己跟劉華這輩分差的有點大,但這都不是事,好歹都姓劉不是,向他求救不丟人。
要是說還有誰有實力能馳援兗州,估計也就只有旁邊司隸洛陽的劉華了,小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於是趕緊給劉華送信,請求大侄子引大軍來援救兗州。
荊州牧劉表也是漢室宗親,只想守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對外界的爭鬥從不參與。
董卓造反他不管,劉岱求救也不去,什麼親戚,早出五福了,大家還是各過各的吧。
劉表對本家大侄子劉華收復幷州五郡,佔領整個幷州的訊息,也只是微微挑眉,並未有太過強烈的反應。
劉表活了五十年了,深知這亂世之中,各方勢力的爭鬥瞬息萬變,此時劉華雖然取得了輝煌戰果,但誰也不知道後續會發生什麼。
劉表在荊州穩如老狗,想著先觀望一番,看看劉華接下來的動向,若是此子不來荊州搗亂,那就是我好大侄;
若是劉華你不幹人事,那他劉表可就要與你劃清界限,莫要拖累於我。一切都要以保全荊州的利益為重。
還有一個漢室宗親劉焉在益州,老頭默默無聞,發展民生,改革時政,心繫漢室。聽聞劉華在幷州的戰績後,連喊三個好字。
在劉焉看來,劉華此舉是在為漢室添磚加瓦,壯我大漢皇室氣運,將來很可能是大漢江山的中流砥柱。老頭毫不吝嗇,吩咐手下給幷州送去不少錢糧援助。
袁術和袁紹兩兄弟,從來都是眼高於頂,倆人雖是兄弟,卻兩看相厭,看天下諸侯也都是不對眼。
二人認為自己袁家四世三公,身份尊貴,劉華小兒就是命好而已,對劉華的所有功績,很是不屑。
孫策此時雖年紀尚輕,但很有城府,苟在袁術帳下悶頭髮展,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聽聞劉華在幷州的戰績後,眼中滿是欽佩之色。
孫策覺得劉華能在這亂世之中,憑藉自己的力量收復失地,建立赫赫戰功,著實是了不起,大呼“我日後定要像劉華這般,縱橫沙場,弄死劉表,為我父報仇,重振我孫家威名!”
陶謙在徐州,年已老邁,早就沒了雄心壯志,但對劉華在邊境的大義,生出尊敬之情。也在思考著與劉華交好,送上一些財貨支援幷州,或許將來此子能幫上自己大忙。
幽州劉虞看問題總是異於常人,得知自己兒子不幹人事,佔領了幷州九郡,還在邊境築京觀,大喊逆子。
在劉虞看來,築京觀太過殘忍,不是我們老劉家該乾的事,更不是你這個九歲娃娃該乾的事。
知子莫若父,小崽子你別以為老爹我不知道,你此舉看似大義凜然,實則是在圖謀幷州,你這是要做梟雄啊。嗚嗚,家門不幸,莫要壞了我劉家名聲。
劉虞也休書一封,大概意思是:兒啊,咱老劉家世代忠良,莫要做那亂世梟雄,你現在還小,正是玩泥巴的好時候,還是把幷州交給朝廷吧,咱爺倆夠吃夠喝就行了。
劉華收到老頭信函,感覺老爹糊塗,耗費無數錢糧和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