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遷都櫟陽(1 / 3)

小說:秦朝歷險記 作者:書生撰稿

半夜,公子連迷迷糊糊看到了趙婉兒,他快步追了上去,但趙婉兒那輕盈的身影很快又消失不見……

公子連的心便像被冬日的寒風穿透,留下無盡的空洞與寒冷。

他坐在空洞的宮殿中,回憶起與趙婉兒生活的點點滴滴,除了自責,還是自責,他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妻子,也低估了舊貴族的勢力。要掃清障礙,發展秦國,看來急不得,也慢不得,遷都,這個念頭,不止一次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往日裡,與趙婉兒在一起時的歡聲笑語,柔情蜜意,如今都化作了心頭的傷痕,讓他每每觸景生情,便是一陣難過……

公子連深知,自己身處權力的中心,四周皆是覬覦王位的敵人。

而趙婉兒的離去,更像是一記重錘,擊碎了他內心的防線,有一段時間他甚至開始杯弓蛇影,殺害了許多原本對他忠心耿耿的僕人。

他開始反思自己……

在這漫長的自責與反思中,遷都櫟陽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一方面櫟陽距離魏國近,公子連又與魏國交好,藉助魏雯月娘家人的勢力,可以迅速穩定朝局。

另一方面,目前都城雍城關係網錯綜複雜,不利於新政實施,和自己加強集權。

當然這一選擇,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公子連深思熟慮的結果……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對櫟陽的地理優勢進行了透徹的分析。

櫟陽北臨戎翟,可抵禦外敵入侵;東通三晉,交通便利,商業繁榮。

更重要的是,遷都櫟陽符合秦獻公對外策略的需要……

沒有人知道公子連內心真正的需要,那份給他自己和孩子的安全感……用遷都來奪回話語權,震懾舊貴族。

然而,遷都之路並非坦途。

那些舊貴族們,如同頑固的礁石,阻擋著歷史前進的車輪,在這些舊貴族眼中往往只有家族的利益,而秦國的未來對他們來說,誰當這個秦王,只要不觸碰他們的利益就好。

遷都,表面上,以退為進,把舊都城雍城留給了舊貴族,讓他們得到了眼前實惠的好處,但公子連,卻帶走了真心追隨他的人。而正是這批人讓秦國再次強大。

自從趙婉兒走後,公子連也意識到一群人如果心不齊,什麼都做不好,而凝聚人心,則需要建立一個強大的秦國,而這一切都不是能操之過急的。

因為,這些舊貴族眼睛裡只有他們那巴掌大利息,他們是不會為秦國真正流血流汗的,只會擺資歷,講排場,他們眼裡只有利益才是最現實的,用舊都城土地安撫這些貴族,無疑給他們一支強心針。

但眼下的秦國積貧積弱,外有魏國虎視眈眈,內有貴族把持朝政,想要在這困局中有所變化,就得以變化應對變化。

遷都櫟陽,便是公子連布的局。

秦獻公二年(前383年),秦國遷都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

櫟陽就此成為秦國又一個都城,持續三十四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50年。

三十四年的都城對於秦國來說,絕對是改變秦國命運的34年……

因為這兩代國君在秦國曆史上,尤其秦孝公在位期間,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對整個秦國的歷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他們的政令就從櫟陽發出。

這個時間段,秦國的力量在穩步上升。但是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秦國的力量不像後人認為的那麼強,尤其是在商鞅變法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是把秦國當作蠻夷對待的,其中有文化的因素,也有政治的因素。

秦穆公之後,好多代君主都比較孱弱,還一度發生過劇烈的宮廷政變。

以至於司馬遷在《秦本紀》中說,秦厲公、秦躁公、秦簡公、秦出公那時的天下都是混亂的。

而且,那時秦的旁邊又有一個強鄰魏國,尤其是進入戰國之後,魏國越來越強,韓趙魏三家分晉,魏國在三晉之中最為強盛。

魏文侯當政時期,重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推行中央集權,重視刑名,國力強盛,奠定此後長達百年的霸業。

李悝做《法經》,一共有六個部分:《盜》《賊》《囚》《捕》《雜》《具》。《法經》影響了魏國的制度建設以及後世法家思想的發展,而這一套理論後來被秦人學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傳播者,就是商鞅。

商鞅曾經描述過秦國和魏國兩家的關係,說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國兼併秦國,就是秦國吞併魏國。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