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連剛繼位時,朝中大臣並不買他的賬,紛紛託病不來上朝。
“這個人謀位不正,一個外出流浪的質子,卻要回來做我們的王”
“我們都不去,看他的這出戏,怎麼唱下去!”
幾個大臣私底下,交杯換盞,私底下議論著眼下的朝局。他們大多數在觀望,試探,新來的君主的態度。
很難想象一位君王,面對空蕩蕩的朝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一定比老師看著空空的教室更加難受,或許還有難堪。
一時氣憤之下,公子連下令讓人去把大臣們都抓來。
近臣胡蘇,躬身前行,聲音沉穩而有力:“大王在上,微臣斗膽陳詞。大王身為萬民之主,一舉一動,皆系社稷安危,蒼生福禍。今大王因一時之忿,欲興兵動眾,擒拿朝臣,此非王者之道,亦非我大秦昌盛之基。”
“大王自知為外來之君,更應懷包容之心,行明智之舉,以德服人,以理馭下。若以權勢壓人,恐朝臣離心,百姓不安,國本動搖。大王當思,秦之興盛,非一日之功,需上下一心,方能成千秋偉業。”
“再者,大王繼位以來,對朝中局勢尚未完全洞悉。此時若輕舉妄動,恐為宵小之輩所乘,陷大王於不義之地。臣懇請大王,三思而後行,以大局為重,勿為一時之氣,而損我大秦之根本。”
“臣雖不才,願為大王肝腦塗地,以報君恩。願大王能納忠言,行仁政,以德治國,則我大秦必將繁榮昌盛,萬民歸心。”
對於胡蘇的幾句提醒,立刻反應過來自己確實不能蠻橫行事,歷史上敢勸諫的臣子不少,但能聽進去話的主子卻不多。
秦獻公的頭腦很清晰,他閉上雙眼,試圖平復內心的情緒,但腦海中依舊迴盪著那些朝臣複雜的眼神和各異的態度。
他明白自己要想在朝堂中站穩腳跟,必須展現出自己的智慧和勇氣。
秦獻公站在宮殿的高臺上,面向著到場的臣子們,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
“諸位愛卿,寡人今日站於此處,非為了一己之私,更非為了這王位之尊。寡人心之所繫,唯我大秦之興衰,百姓之安危。”
“寡人深知,近年來我大秦國力日漸衰弱,百姓生活困苦。此等局面,非寡人所願見。故而,寡人願意放下身段,向他國學習。魏國變法之成效,寡人有所耳聞,心生欽佩。寡人慾仿效魏國,推行變法,以期重振我大秦之雄風,若違背此言,我願意讓出王位,讓有才能人來執掌秦國的未來。”
老甘龍聽聞此言,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老甘龍:“大王此言,真乃我大秦之福。臣等願為大王效犬馬之勞,共謀大秦之未來。”
其他臣子們也紛紛附和,氣氛變得熱烈起來。
秦獻公:“好!寡人得諸位愛卿之助,何愁大秦不興?從今往後,寡人希望諸位能暢所欲言,共商國是。寡人雖為君,但亦願與諸位同舟共濟,共創大秦之輝煌。”
公子連心裡清楚,這些此時在朝堂上的人,還是在試探,在觀望,他要用一場勝利來凝聚人心。
他傳來自己兒子。
贏虔,此時已經成長為一米九的大漢,身形魁梧,虎背熊腰,步伐沉穩輕快,都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威猛與霸氣。
公子連看著自己孩子,臉上的喜悅不由自主的展現,這是趙婉兒就給他最好的禮物,此時已經成長為威風凜凜的將軍,作為父親,他是驕傲的。
“參見,父王。”
“免了”
公子連眼神中閃過一絲嚴肅,卻仍帶著對兒子的疼愛與信任,望著眼前這位已成長為威風凜凜將軍的兒子,緩緩開口:“此次任務,非同小可。義渠部落近年來勢力漸長,他們驍勇善戰,不可小覷。你此去,既要展現我大秦的威嚴,保護邊民不受侵擾,又要謹慎行事,不可輕易挑起戰事。”
“兒臣明白,定當不負父王重託。”兒子恭敬地回答,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此外,”公子連補充道,“你此行還需注意收攏人心,邊民是我大秦的子民,他們的安寧是我大秦之根本。你需以仁義為本,恩威並施,讓邊民感受到大秦的關懷與力量。記住,真正的勝利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更是人心的向背。”
“兒臣遵命,定當謹遵父王教誨,以仁義為先,恩威並施。”兒子再次行禮,語氣中透露出對父王教誨的深刻領悟。
公子連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輕拍兒子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去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