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出公母親,李嬋娟,此時也是二十一二歲的年齡,正直妙齡,卻因老公去世,而被迫肩負起秦國這個大家庭,太后的的執行力還是很不錯的,她第一時間調動軍隊,準備在公子連叛亂的火焰剛點燃時將其澆滅。她的思路是沒問題,奈何她遇到的對手公子連,更通曉人性。
這幾日,太后忙的是不可開交,叛軍圍城,她身心俱疲,放眼朝堂,各個興誓旦旦要效忠於大秦,效忠於他,可一轉身就投向了公子連的懷抱,秦國的這些老氏族,更是在看她孤兒寡母的笑話,眼下秦國宗室內,又沒有得力可信賴的人,自己的孃家人,又不給力,自己一時間不知道該相信誰,又有誰值得相信,看著兩歲大的秦出公,步履蹣跚的追著自己嬉鬧,她此刻眼睛裡全是淚水,她多想生活在一個普通人家裡,相夫教子,而不是做這大秦的太后。而此刻作為母親的本能,她要保護眼前這個二歲的孩子,不能讓他受傷,該死的公子連,犯上叛亂。
此刻太后,心裡的苦悶,只有她自己心裡知道。
夜深了,可她卻怎麼也睡不著,她知道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這是一場生與死的較量,都怪自己老公太粗心,活著的時候,到處派人搜捕公子連,卻沒有找到,把這個棘手的問題留給她。奈何這個世界只相信強者,不相信眼淚,她一面用高官厚祿和金銀細軟拉攏老秦人氏族,一面又重用一些武將,想法設法穩住這朝堂,奈何這些亂臣賊子,看見他們孤兒寡母,都動了不臣之心。
而她,偏偏又不是一個有鐵腕手段的人。
此刻夜色如墨,悄然降臨於秦宮之上,將一切白晝的喧囂溫柔地包裹。
秦出公的母親,身著一襲輕紗,獨自漫步於宮宇的迴廊之間,身影在昏黃的燭光下拉長,顯得格外孤寂而深邃。周圍侍從只是緊跟這她,而不敢輕易打擾她的沉思。
她,邁著輕盈而緩慢步伐,每一步都似乎承載著無盡的思緒與憂愁。
輕紗隨風輕舞,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在這靜謐的夜晚中更顯幾分柔弱與哀愁。她的面容在微弱的光線中若隱若現,眉宇間鎖著一抹化不開的憂鬱,眼神深邃,彷彿能洞察世間萬物的滄桑與無奈。
夜風拂過,帶著一絲涼意,輕輕吹動她額前的髮絲,也似乎試圖吹散她心中的愁雲。
此刻,她只是靜靜地站著,任由思緒在夜色中蔓延,回想著過往的點點滴滴,有歡笑,有淚水,更有那無法言說的辛酸與苦楚。
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如此模糊,唯有她心中的那份情感,如同這夜色一般,深沉而濃烈。
“哎”她輕輕地嘆了口氣。
“太后,何故嘆氣”
一名侍女問道,
“我在想,我的孩子怎麼這麼命苦,才兩歲,就要承擔如此重任,孤兒寡母無依無靠,只能任由他人欺凌。”
“太后,你放寬心,我相信將士們一定能夠守住都城。”
“蓮兒,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一定找個好人家,去過普通人的日子,好好生活。再不要在王宮裡呆了”
“娘娘不要胡思亂想,說不定事情會有轉機呢”
是啊,人生要是能夠重新來過,我一定不會進宮,做個普通人多好,也不會捲入這場宮廷鬥爭當中,年紀輕輕就要操持這一國的事物。李嬋娟心裡明白,她是鬥不過公子連的,他有魏國的支援,宗室成員又在座山觀虎鬥,其他貴族壓根不在意他們誰當國君,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很少有人會真正效忠於她。
夜,依舊深沉,人,依舊孤寂。
秦出公的母親,就這樣靜靜地站在夜色之中,成為了一幅令人心生憐愛的畫面,讓人不禁為她的命運而感慨萬千。
相比,秦出公無能為力,公子連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此刻公子連,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的那個只會哭的小屁孩了,他要奪回原本屬於他的一切。
一個人的能力,往往由知識和見識兩部分組成。就算公子連智商一般,但他的見識可是遠遠超過這些在秦國的秦人。在魏國流浪的這些年,他更通曉人性,更會和人打交道。
他在魏國呆了三十年,學到東西遠比秦太后李嬋娟在宮殿裡能接觸到、學到的東西更多。
面對數倍與自己的秦軍,公子連依舊不慌不忙,沉穩淡定,派人攜帶金銀細軟,前去遊說前來平叛的秦軍,彷彿不是在他不是來叛亂的,而是要和對方談一樁樁生意,只有雙方放下刀兵,誠心合作共贏,才是王道。
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