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得知此事後,雷霆震怒,在朝堂之上大發雷霆,怒目圓睜地吼道:“嬴渠梁,你怎敢如此膽大妄為!做出這等危及邦交、有辱門庭之事,朕今日定不饒你!”說罷,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那聲響震得朝堂之上的大臣們都噤若寒蟬。
嬴渠梁早已嚇得伏地請罪,冷汗如雨下,身體顫抖個不停,口中只是不停地念叨:“父皇息怒,兒臣知錯,兒臣知錯……”
就在秦獻公要降下嚴懲旨意之時,夫人魏雯月匆匆入殿,儀態萬方卻又滿臉焦急。她先是盈盈下拜,而後柔聲說道:“陛下且慢,此事疑點重重,萬不可僅憑一面之詞就重罰二公子。臣妾聽聞,那夜事發突然,可為何暗衛蝶影單單隻瞧見二公子行兇?莫不是有人蓄意謀劃,想要一箭雙鵰,既除了魏國公主,又陷害二公子,陷我大秦於不義?臣妾思來想去,這幕後黑手,極有可能是大公子嬴虔。他素與二公子不睦,又手握重權,若能借此機會打壓二公子,朝堂之上再無人能制衡於他。”
秦獻公本就被怒火衝昏了頭腦,聽了魏雯月這一番話,不禁猶豫起來。他來回踱步,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權衡利弊。良久,他長嘆一聲,無奈道:“罷了罷了,手心手背都是肉,朕又怎忍心過重懲處。只是這事兒終究得給魏王一個交代。”
最終,秦獻公修書一封送往魏國,告知魏王公主已找到,且同意兩國和親之事,意圖以此平息風波。訊息傳回王府,魏舒聽聞後,只覺如墜冰窟,傷心欲絕。她本以為能得到公正對待,未料到竟會是這般結果。在房間裡,她淚如雨下,喃喃自語:“我本是魏國公主,如今卻陷入這秦國的權謀漩渦,何去何從……”
而王府上下,此時正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眾人皆身著素服,為蝶影舉辦葬禮。霜月紅腫著雙眼,親手為蝶影擦拭面容,每一個動作都輕柔無比,彷彿生怕驚擾了她的安息。她邊擦邊泣聲道:“蝶影,你放心去吧,這仇,我定會為你報。”周圍的侍衛、丫鬟們也都默默垂淚,他們都知曉,蝶影平日裡雖沉默寡言,卻心地善良,對待每一個人都真誠相待,如今她離去,眾人心中皆是悲痛萬分。
嬴虔在一旁看著這情況,心中滿是愧疚與厭倦。他深知,這宮內的勾心鬥角、兄弟鬩牆,終究是一場無休無止的鬧劇,只會讓更多無辜之人受害。他厭倦了這一切,於是向秦獻公請辭,言辭懇切地說道:“父皇,兒臣懇請領兵前往前線。這朝堂之中的權謀爭鬥,兒臣實在無心再參與,唯願奔赴沙場,為大秦開疆拓土,護我大秦子民。”
秦獻公凝視著嬴虔,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又有幾分不捨,最終還是點頭應允:“去吧,朕的兒。莫要辜負朕的期望,在前線好生殺敵,建功立業。”
嬴虔領命而去,他身著戰甲,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奔赴前線。一路上,風沙漫天,卻掩不住他眼中的堅毅。他暗暗發誓,定要在沙場上闖出一番作為,遠離那令人窒息的宮廷紛爭,也為大秦尋得一片安寧。
然而,後續的發展卻越發複雜。秦國內部因之前的風波人心浮動,又逢天災,糧食歉收,百姓流離失所。秦獻公焦頭爛額,急於尋找安撫民心之策。此時,有人提議讓魏舒前往災區,以彰顯秦魏和親之誠意,順便也能借助她的身份穩定局面。魏舒得知後,心中冷笑,她怎會甘願再被秦國利用,於是尋機向秦獻公提出要回魏國,言辭間盡是思鄉之情與對自身遭遇的哀怨。秦獻公思量再三,念及和親大局,又擔心強行留下她會引發更多麻煩,最終應允了她的請求。
另一邊,嬴渠梁聽聞此事,心中卻另有盤算。他深知這是一個收買人心、重塑形象的絕佳機會,便主動向秦獻公請纓,代替魏舒前往災區。秦獻公見他如此積極,心中頗為欣慰,當即應允。
嬴渠梁抵達災區後,一改往日的紈絝做派,親自深入百姓中間,分發糧食、衣物,安撫民心。他看到百姓們衣衫襤褸、飢寒交迫的慘狀,眼眶泛紅,當眾發誓定要幫大家度過難關。百姓們起初對他心存疑慮,但見他事必躬親,漸漸放下了戒備,開始對他感恩戴德,傳頌著他的善舉。
魏舒在回魏國的途中,心情複雜。她一方面慶幸自己終於擺脫了秦國的權謀泥沼,另一方面卻又對蝶影的死難以釋懷,暗暗發誓,定要讓秦國為此付出代價。她深知,如今的魏國雖暫時與秦國和親,但兩國之間的暗流湧動從未停歇,自己回魏之後,必須小心謹慎,方能在這複雜局勢中尋得生機。
而在秦國宮廷,霜月在為蝶影守孝期滿後,並未放棄復仇計劃。她潛心修煉武藝,同時密切關注著朝堂局勢與嬴渠梁的一舉一動。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