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麼?袁術不讓我的軍隊進入淮南?”宛城,建忠將軍府的書房內,陳勝跪坐在上首座,滿臉驚異的問道。
陳勝的身旁,還是周倉。而前邊,立著廖化,還有一個士卒,這士卒的手中還拿著一卷竹簡。
這一日,乃是陳勝派遣兵丁出去的第三日,除了三日前的派遣之外,陳勝還派遣了好幾批計程車卒去了淮南。按照預計,第一批兵丁,應該已經到達了淮南了。
但是今天,這前方士卒卻給陳勝帶來了一個重要訊息。袁術拒絕了他的軍隊進入淮南。
“回稟將軍,袁術確實是不讓軍隊進入淮南。另外,這是方長史的公文,裡邊詳細記載了情況。”士卒點了點頭,將手中的竹簡遞給了陳勝。
周倉上前將竹簡接過,再轉給了陳勝。陳勝拿過竹簡後,就立刻迫不及待的開啟了。他想看看原因,很想看。
這前段日子,他不是與袁術結成了攻守同盟了嗎?他要救呂布,袁術就算不想救,也沒可能把他的軍隊攔在淮南之外啊。
難道是袁術真的是反覆到這種地步?
懷著這種疑惑,陳勝開啟竹簡之後,一目十行的往下看。終於,有些哭笑不得了。
按照方固描述的情況是這樣的,方固是輕裝前行,很快就到達了淮南。在方固到達淮南的時候,袁術很客氣的迎接了。
在這個時候,方固很感覺到袁術對陳勝的重視,非常非常珍惜雙方的盟友關係。
但是當方固提出,將軍隊暫時陳列在淮南,以救援呂布的時候。袁術就發生了一些轉變,但剛開始還算客氣。
但是等談話結束後,方固就發現不對了。袁術似乎真的是疏遠了他,方固也是摸不著頭腦,就去問了問袁術從弟,車騎將軍袁胤,也就是那個來宛城做客的傢伙。這才恍然大悟。
有一句話叫做唇亡齒寒,這是陳勝,袁術兩個人結盟的基礎。而這個典故則是出自於,春秋時期,晉國揮兵討伐虢國,但是虢國與晉國之間,卻隔著一個虞國,於是晉國就向虞國借道,虞國答應了。
結果,晉國滅了虢國,回過頭也滅了虞國。
在這個典故之中,虢國與虞國就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了。所以,陳勝,袁術結盟了,因為雙方都知道,弱小的若是不互相扶持,就會滅亡的。
但是這個典故之中,也有另外一個典故。假道滅虢。就是指晉國與虞國的關係。
晉國借道滅了虢國,回過頭又滅了虞國。這跟陳勝現在要借道救援呂布的情況差不多嗎?袁術是基於這個猜疑,才阻擋了陳勝的軍隊進入淮南。
這方固所猜測的原因。
這個根本原因,還是袁術不完全的信任陳勝,同樣對於救援呂布這件事情,怕是興趣缺缺。
看完了這竹簡的時候,陳勝苦笑了一聲,說道:“人性多疑,我計算了劉備,曹操的戰力,回過頭又計算了我們,袁術,呂布,臧霸的戰力,認為若是結盟,抗衡曹操,劉備就不是問題。但是沒想到,袁術在這關鍵時刻,卻是懷疑我的目的是想吞併淮南,而不是救援呂布。”
“將軍,袁術作為一方之主,有這樣的擔憂,也並不能說錯。這件事情可能是真的太草率了。”
廖化說道。
分析的有道理,陳勝能說袁術多疑,但不能說袁術是錯了。若是連這點危機感都沒有,早就該滅亡了。
但是儘管是這樣,這件事情還是得解決。否則,這徐州之戰,怕是呂布敗定了。
呂布敗了,陳宮,高順死。臧霸,張遼就歸順了曹操了,隨之投降的還有許多精兵,這還不算徐州。
他孃的,這就嚴重了。
在這一刻,陳勝連娶妻的事情,都暫時拋在腦後了。拍案而起道:“元福,立刻召集三百親兵,我要親自去見見袁術。”
“諾。”對陳勝的命令,周倉表現的還是異常的一絲不苟。
“將軍要親自出馬?”廖化卻是小吃了一驚,問道。
“這一次要看三寸不爛之舌了。”陳勝點了點頭,說道。
“傳令,命賈詡主持郡中大事,命魏延,胡車兒二人一起處理軍事。元儉你繼續暗中分批派遣兵丁往淮南去。”
陳勝下令道。
這一次若不解決,那麻煩就大了。因而,陳勝就只能當自己一定能勸說袁術成功,連兵丁都繼續派遣了。
“諾。”見陳勝決議已下,廖化也沒廢話了,應諾了一聲,下去傳令去了。
事不宜遲,在不久後,周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