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大漠,橫擊三千里,氣吞萬里如虎,開創煌煌大唐盛世的雄姿來。
上馬平天下,下馬治天下,正是後世對這位少年人的評語。
“原來是李二郎君,久仰久仰!”
李重九說這久仰可不是客套,可真久仰了一千多年了。而這李二郎君更是珍貴,以後恐怕是沒機會這麼叫。
李世民此刻看著李重九,不由想起他的三妹來,李芷婉打小眼高於頂,從不夸人,除了自家大兄,二兄之外,從沒有將其他青年男子看在眼底,但對這李重九卻稱讚有加。
李世民不由好奇,當下想要看看這青年同輩之際,有何等人物當得李芷婉如此誇讚。
初時聽聞此人乃是殺官差殺軍官,李世民初時還以為乃是荊軻,秦舞陽一般的豪俠之士。…;
今日還未見面,對方一箭五十步外射下長孫順德的頭盔,已是先聲奪人,而見面之後,李世民見之氣度,更在心底暗讚一聲,此人溫文爾雅,全然不似一介武夫。
此子他日絕非池中之物,李世民當下作了與李芷婉一樣的論斷。
不過同樣男子,見了歲數與自己相差無幾英傑之士,難免有幾分嫉妒之意。
可李世民卻全然沒有如此負面情緒,反而是越見越是喜歡,笑了笑言道:“我聽三妹說過,你談及我時,言及尚義任俠,屈節下士,這番話我很喜歡,於是心覺得李兄乃是一位值得結交的朋友,故而特來一見!”
李重九聽李世民,笑了笑言道:“承蒙三娘子誇讚,不知三娘此刻安好。”
李世民聽李重九如此說,不由暗笑,心道果真此人惦記三妹,這才一見面,就問她訊息,不過恐怕他要失望了。
李世民勉強地笑了笑,言道:“李兄有心了,三妹一切安好,回去必會向她轉達李兄問好之意。”
說話之間,李世民陡然面色一沉,言道:“敘舊已了。方才李兄對我叔叔手下容情,這本該承閣下之情,可眼下兩軍交戰,卻不可念及私情,而因此放貴部下山。”
李重九聽李世民方才還一副言笑之意,而今卻乍然變得毫不容情來,不由腹誹道,這李家兄妹兩人,怎地都是這副翻臉不認人的臭德行。
眼下山坡之下,李家將旗已高高聳立,數百官軍已是聚攏,截斷李重九下山之路。李重九若突圍必有一番死戰,即便突圍而出,在平原之上,面對騎兵的追擊,也必然無幸。李重九看去,那將旗之下穿著明光鎧的白鬚老者,想來就是傳說中體有三乳的唐國公李淵。李淵正一副手捏長鬚,悠然自得的樣子,看著山上的情況。
李重九一握長弓,膽氣自足,朗聲言道:“大丈夫行事當放開手腳,何必顧及,在下願奉陪到底,一戰痛快!”
李世民聽李重九這麼說,當下流露出讚賞之色,言道:“李兄果真一身是膽,我自不願兩邊兵戎相見,我提議我與李兄,作一次公平比試,以定勝負,若我敗了,放任李兄下山,若是李兄敗了,則請閣下俯首就擒,我保證絕不傷李兄性命如何?”
李重九聽了哈哈一笑,言道:“李二真是好提議,不知比什麼?”
李世民想了想,言道:“既是大丈夫,當馬上覓功名,你我比試貨於帝王家的本事,就以弓馬騎射,論高下如何?”
李重九知李世民見識了自己箭術之後,仍要與自己比弓馬,顯然對自己的騎射十分有自信。
“一言為定!”
李重九,李世民齊聲大笑。
李世民笑畢之後,將手一揮,指向一旁的大樹,言道:“就以此樹為靶。”說罷,李世民雙腿一夾戰馬,催動胯下坐騎,直奔那顆大樹而去。
注一:具裝甲騎乃是本土重騎兵,風行於南北朝,但唐時卻逐漸退出行伍。順提一句,隋軍之中最精銳的具裝甲騎,乃是羅藝麾下的五千幽州鐵騎。
;
第七十一章 比箭
李世民所指的正是一顆歪脖子大樹,樹葉早就落個大半,只剩下幾十片巴掌大的,孤伶伶地掛在樹枝之上。
李世民催動胯下的戰馬,身上的明光鎧,荷甲響動,蹄鐵踏起揚塵,斜行切向歪脖子大樹而去。
李世民口中呼喝,控馬幾乎勻速而去,即不快亦不慢,看著對方馬術,只此一點李重九即知自己的騎術,遠遠不如李世民。
而這時山下官軍一併舉槍呼喝,為李世民打氣,而李淵見此捏須微笑,顯然對李世民的騎射十分有自信。李世民雙腿夾住戰馬,輕巧從馬鞍上,取出一張雕弓,交之在左手,右手往箭囊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