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3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開通不久,現在的大名城當然遠遠不如歷史上大名繁華,而眼前的館陶城都比大名城繁華過之。但對於李重九而言,大名的地利優勢已是顯現出來,這裡既是洺州的重要港口,也是南下聯通黎陽倉,黃河的要道。

李重九與張玄素謀劃中,就打算在大名城登陸上岸,士卒由舟船改至步行,直接威脅劉黑闥在洺州的大本營永年城,讓劉黑闥不得不從前線撤兵,回保洺州。

不過要抵達大名,必須經過館陶水道。

此時馬上就要夜,趙軍數百艘船上,橫在江面之上,船頭都點起了燈火,照得水面一片通明。江面上皆是星火點點的景象。現在館陶水道上一片風平浪靜,但趙軍士卒卻不敢掉以輕心,因此這裡水文地利十分複雜。

曹操當年在這裡挖白溝,又通南漳水,加上河道縱橫,故而士卒們都不敢掉以輕心。

李重九對張玄素問道:“夏軍館陶守將何人?”

張玄素回稟言道:“乃是程名振。”

李重九言道:“此人倒是夏軍名將。他不願意降伏我軍嗎?”

張玄素言道:“此人有幾分執拗,非是言語利祿可以誘之的。”

李重九笑著言道:“既然不識時務,就將他擒下,也是一樣。”

張玄素言道:“馬上就要入夜,我軍不如在此停泊一夜,明日再行也是不遲。”

李重九還未開口,一旁薛萬徹言道:“我軍水陸並進,正是要殺劉黑闥一個措手不及,眼下因懼一個程名振,倒是不敢行船,不是令人笑話。”

一旁大將王馬漢言道:“是啊,永濟渠的水道剛好適合夜間行船,除了怕擱淺,根本不用擔心急流江石,行船根本是不怕。”

張玄素反對言道:“雖可以行船,但馬軍與民役卻要休息,沒有騎兵於兩岸護衛,我們水軍孤軍深入,若有事發,那就不妙了。”

薛萬徹言道:“某願率十艘小船,為大軍開路。”

李重九見眾將一片皆是打算乘夜進軍,當下言道:“不差一時半刻,一夜功夫又能多走多少,傳我將令,今夜就停泊於此,待明日天明後,再行南下。”

眾將聽了當下一併領命。

當夜趙軍水軍在館陶水道之上,停泊了一夜,次日拂曉,張玄素向李重九稟告,言道:“夏軍大將李文相,率三千人馬至東岸來降我軍。”

李重九訝異問道:“李文相此刻來降,豈非有詐?”

張玄素笑著言道:“王上有所不知,李文相又叫李商胡,昔日也是反王之一,後歸降了李密,成為瓦崗大將,與徐世績乃是結義兄弟,之後李密兵敗,不得已降了竇建德,這一次王上來攻劉黑闥,早就答允作我軍內應。”

李重九喜道:“不早說,讓他來船上見我。”

不久之後,李文相親自登船拜見李重九。李文相雖默默無聞,但他起兵反隋時,比李密還沒上瓦崗寨,所以也算是自立一方的諸侯。

所以見對方一登船就扎頭拜下,李重九也沒有怠,慢一把將李文相扶起,言道:“有李公相助,攻洺州,大事成矣。”

李文相聽李重九敬重自己,口稱他為公,心底也是十分高興,連忙低下身子,言道:“趙王折煞小人了,一介武夫,不值得趙王如此稱讚,不過某此來確實是幫趙王攻取洺州的。”

李重九言道:“我們今日即要過館陶,抵達大名登岸,只是不知程名振之虛實。”

李文相言道:“我有一名心腹,在程名振麾下為一小校,昨夜他冒死前來報我,說程名振在東岸一河灣下暗伏几十艘火船,待大軍一至就行火攻。”

聞言薛萬徹,王馬漢等昨夜主張要進攻的將領,無不羞愧。

李重九看了他們一眼,言道:“傳令下去讓烏古乃,秦瓊二人率五千精騎,沿河搜尋,我要生擒程名振。”

李文相言道:“某初來乍到,願助一臂之力。”

李重九言道:“勞煩李公了。”

說罷李文相率騎與烏古乃,秦瓊會合一處出發。李重九沒有令人立即起錨,而是於岸上等候。

不久之後,秦瓊,李文相等人一併返回,李文相向船上的李重九抱拳言道:“幸不辱命,殲滅夏軍兩千餘人,繳獲所有火船,夏軍大將程名振被俘。”

李重九言道:“帶此人來見過。”

當下一名夏軍將領被四名士卒押著,五花大綁被押到船前,李重九看向對方言道:“你就是程名振?”

對方掙扎一陣,言道:“若非是李文相這奸賊出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