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2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裴寂道:“陛下。微臣倒是擔心,太子殿下的北路大軍啊!如果這一次錢九隴軍糧不失。微臣倒是沒什麼,現在軍糧一失。可就不妙了。”

宇文士及看向裴寂問道:“你是擔心,李重九會出井陘口,攻上黨?”

裴寂搖了搖頭道:“上黨有襄武王坐鎮,一時不會有事,微臣擔心是,若是李重九若與太原趙軍合流,之後直插河東,攻陷蒲津渡到時如何是好?”

裴寂此言一出,在場之人都是臉色一變。

從地圖上看去,從太原至蒲津渡,一路上經西河,臨汾,絳,河東四郡,當初趙軍大舉攻打太原時,其前鋒草原騎兵,幾乎差點就打到河東郡了。當時李唐朝堂上,都有放棄河東,以避趙軍鋒芒之說。

而現在駐守河東的三萬唐軍,被調到上黨,四郡兵力空虛,若是李重九的主力趙軍和駐紮太原尉遲恭合勢,那麼大軍長驅直下,攻下四郡並非沒有可能,只是路途上時間消耗久了一些。但一旦讓李重九攻陷了蒲津渡,就可以造成南進渡過黃河,直接攻打長安的聲勢。

到時候身在河內的李建成大軍,就不得不回師河東,以解除長安之圍。這主力決戰,本也是正常,換做平常李唐絲毫不懼,但現在問題是李建成大軍缺糧,大軍從河內返回蒲津渡,重新走了一段回頭路不說,一路上士卒飢腸轆轆,飯都吃不飽。

李重九大可以固守險要,不主動出戰,待李建成糧盡,士卒氣勢低迷到極至時再反手一擊。所以就算唐軍有兵力優勢,但與趙軍主力決戰,勝算連一成都不到。

裴寂將這一切後果分析了出來,事實上不用裴寂分析,殿內的人,也都是知兵的,怎麼會不明白呢。

從地圖上看去,黃河三大渡口,與關中只有一步之遙的蒲津渡,河陽城所在的孟津渡,還有黎陽城所在黎陽渡,成了這場唐趙大戰的三點關鍵點所在。

陳叔達道:“陛下,是否將北路大軍調回一部分,防守臨汾郡與絳郡?”

李淵負手來回走動道:“不,開弓就沒有回頭箭,長安還有三萬人馬,李重九就算打到城下,又如何?朕還怕他不成!”

“陛下!”裴寂,陳叔達一併勸道。他們擔心李淵這是意氣用事,長安是李唐的心臟,豈能輕易置於險地中。

李淵將手一止道:“朕知道你們要說什麼,不過朕已經主張,原本定計南北兩路大軍合擊洛陽,眼下南路大軍已是成功,而北路大軍卻因軍糧被劫而不足,朕只要將軍糧運抵太子軍中即可,對嗎?”

裴寂道:“陛下,此話是不錯,但眼下從關中重新調糧再運往河陽,最少需要二十日啊!”

李淵擺了擺手道:“你說的那是是陸路,而不是水路!”

裴寂與宇文士及對視一眼,都露出驚愕之色。

裴寂問道:“陛下的意思,莫非是要用糧船運糧,走黃河三門峽水路?”

“不錯!”

裴寂滿頭大汗道:“陛下三門峽水路太過危險了,無數舟船在此覆沒,若用糧草經三門峽運至河陽,十艘船也只能到兩艘。”

李淵搖了搖頭道:“兩漢時,江淮的河船都能從黃河入關中,為何到了今日一艘船也不敢走。爾等不知,朕已是派人,秘密重修了三門峽南岸的棧道,目的就是為了今日之用!”(未完待續。。)

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

江都郡的江都城,為大隋三都之一。

雄才偉略的楊廣,為了完成貫通南北的大戰略,從洛陽至幽京,修了永濟渠,從洛陽至江都,又修了通濟渠。從江都東下長江,可出海往倭國、琉球,盛時江淮的米糧鹽船如過江之鯽,從通濟渠一直運至洛陽。

楊廣重視江都是眾所周知的,當年他為晉王破陳之後,安撫江揚,喜歡上了江南風土人情,加上他的妻子蕭皇后又是南朝之人,楊廣即位後多重用江南士人,以平衡朝堂上關隴門閥作大之勢。

不過楊廣最後平衡失敗,江都也成了他最後喪命之地。

宇文化及殺了楊廣之後,棄了江都城,率十萬驍果軍北上,經彭,徐兩州,再從渡過黃河,攻打黎陽城意圖奪取糧草,最後宇文化及為李密所敗。

宇文化及走後,江都交由右御衛大將軍陳稜鎮守。陳稜是當年與張鎮週一並遠征琉球,破敵國的名將。不過宇文化及走後,陳稜抵擋不住李子通對江都的攻勢,最後將江都讓給李子通。

李子通得了江都後,又敗給了杜伏威。最後這江淮第一繁華之地,現在為杜伏威所據有。

現在江都水城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