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時,隋朝都關中,對於蒲津關交通防守十分重視,於黃河上架設浮橋,並在河中建城,名為中潬城。古文中水中沙的意思為潬。所以中潬城取名,就是建城於河中沙上的意思。
待李重九的車駕,從聞喜抵至蒲津關關前時,對於蒲津關的水陸夾攻已展開兩日。
城下戰鼓擂動,在眾將幕僚的簇擁下,李重九登上高臺向遠方眺望。
但見濁黃色的黃河從遠方奔流而過,在黃河河面上,浮著上百艘烏黑色的戰艦。這些戰艦正沿河而下猛攻,河中的中潬城。
主持進攻的大將是李元吉,李瑗,但見李元吉親自持戟,站在船頭上,呼喝指揮左右士卒。前排舟船抵近城下,站在船頭上的趙軍弩手,以火箭不斷射入中潬城。中潬城之內已是數處燃起了,滾滾黑煙。
在水面上,李元吉又命趙軍艦隊,行船逼近城下,以柴堆配之火油,擲入城下進行焚城。城中唐軍亦是拼死出城抵擋。攔截趙軍火船,並將趙軍射入城中的柴薪。丟出城外。
中潬城上的激戰十分慘烈,而在陸地上也是一般。
從兩次攻趙沒有成功後。李唐就加強了對蒲津關的防備,去年就征伐了五萬民夫,將蒲津關重修了一遍。並且在四門之外,又各加築了六個塢堡,在塢堡之外又修築了一層黃土夯築的土牆加實,成了一個城中有城的割據。
對於李唐費力修築的堅城,就算是以羅士信之勇,蘇定方之謀,尉遲恭之雄。趙軍三員名聲赫赫的大將猛攻了兩日之下,依舊沒有撼動蒲津關的防禦。
而當初李重九給三人下達的命令,是三日內渡過黃河,而今日已是第三日,他們三人,加上李元吉,李瑗隨流直下一共四萬五千大軍,也是著了急,當下朝蒲津關發動最猛烈的攻勢。
高臺上看去。但見在激戰最距離的東門之處,上萬趙軍擺出的攻擊陣容,彷彿波濤起伏的海洋,前排士卒頂著巨盾。次排士卒拿著強弩,後面士卒則是舉起攻城雲梯,向城下抵去。
最外面的一層夯牆。早被趙軍拆毀了一半,士卒輕易從中間湧過。而東門之處。唐軍修築的六個塢堡,也被趙軍攻陷了三座。剩下的三座上面,趙軍士卒也是正蟻附攻城。
大將尉遲恭坐鎮於夯牆附近,指揮攻城。
至於其餘的趙軍人馬,在羅士信,蘇定方的帶領下向東門的唐軍發動進攻。在蒲津關的城牆上程字大旗高高飄揚,不斷有滾木擂石從城頭砸落,攻城的趙軍冒著箭矢,登城進攻。
趙軍進攻十分猛烈,但是唐軍在兵力劣勢下,也是打得十分英勇。
李重九看了一陣,對左右道:“你們看唐軍在東門前沿修築的六座塢堡,十分有效地分割了我軍進攻兵力了。讓進攻城牆的我軍人馬,不能集中在一起,陣勢受到破壞,這樣打下去也是徒勞無功,唐軍守城大將是何人?”
“程知節,又名程咬金。”
李重九恍然道:“原來是此人。”
這時候,快馬向高臺疾馳而來,一名騎兵跳下馬向李重九稟告道:“陛下,在黃河西岸,發現李唐大軍,並且還有李唐皇帝的旗幟。”
聽此趙軍眾將不由震動,李世民居然親臨蒲津關了,這是要與李重九在黃河邊決戰的打算。
李重九在高臺上朝遠眺望而去,但見果真在黃河西岸,陡然出現無數軍旗,遍目內都是一番煙塵滾滾的景象,聲勢似乎十分好大,只是間隔太遠,看不清有多少兵馬。
李重九心道:“若是李世民真來這裡駐守蒲津關,那麼之前為何又那麼輕易放棄絳州。沒有絳州,再守蒲津關,豈非十分被動。”
李重九向姬川道:“西岸太遠,我軍無法偵查,不知敵軍具體兵力,但朕看這十有**是李世民的疑兵之策,他的主力不會這裡。”
一旁張玄素道:“陛下,微臣也是如此認為,李世民若是真在蒲津關堵截我們,這與苦守長安有什麼區別。我軍只要與他對峙於黃河東西,那麼待到王君廓的西路軍抵達之時,李世民將無疑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他不會出此昏招。”
虞世南道:“可是我們也不能猜測沒有啊,若是李世民真的率主力在西岸,那麼我軍貿然渡河強攻,就有被唐軍半渡而擊的危險。”
說到這裡虞世南頓了頓向李重九道:“唐軍早在蒲津關守備,以阻止我軍西渡黃河,若是拖延下去,對於進軍不利,微臣斗膽向陛下建議,繞開蒲津關,從絳州南下至龍門關渡河,從禹門口至韓城,再經郃陽至同州,攻打長安。”
聽了虞世南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