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渤海灣,從漁陽郡至渤海郡鹽山縣,這範圍即是現在中國最大的海鹽鹽區,長蘆鹽區。而今這最大的鹽區,事實上只開發了渤海郡的鹽山縣。
所謂鹽山縣,除了是黃河入海口外,原名為無棣縣,後開皇十八年,隋文帝在此設立鹽官,煮海為鹽,改名為鹽山縣,鹽山說的是此地鹽堆積如山。鹽山縣,海鹽制好後,直接從黃河走水路,入永濟渠,直接運往東都。
聽李重九這麼說,林當鋒,周博皆是點頭,若是真是產鹽不遜於鹽山縣,那麼對與有利可圖的商人而言,就會設法在開設鹽場。草原上什麼最缺,莫過於鹽鐵二字,若是能在此開設鹽場,將鹽船沿永濟渠,運到薊縣,再走陸路運至御夷鎮,對於商人而言又是一條財路。
周博,林當鋒聽了皆是沉思,想到有利可圖,當下皆言道:“我們立即回去與涿郡鹽商商議,一併合股在此開設鹽場,不知幽州要幾成鹽場股份。”
李重九笑著言道:“一分不要,不過你們要幫我在此修建水軍港塢,將來我在此地會設立水軍都督府,我幽州水軍也是駐蹕於此。”
周博,林當鋒聽李重九,將鹽務交給他們商人,就是換取一個港塢,心道這生意還是大大合算的,畢竟港塢只是一時,但經營鹽場,卻是生生世世用錢不絕的。
不過周博仍是言道:“上谷公,某雖不習戰法,但對於水軍亦知一二,水戰之要,一在於船之大小,二在於弓弩是否堅銳,三在於是否順流而擊之。這三岔河口,乃是下流,萬一將來敵軍水軍經過運河而上,斷絕涿郡與北平郡通道,水軍要西返,必然一戰。到時逆流而上,恐怕於戰不利。”
李重九聽周博這麼說,不由點點頭,言道:“此言大有道理,不過我水軍所用,並非是對於江河,而是對於這北海使用。”
“海上?”
李重九言道:“不錯,我要在這裡,設立大船塢,將來建立一支由萬石洪舸鉅艦組成的艦隊,征討高句麗和渤海,東萊。”
聽著李重九之言,林當鋒,周博都是驚呆了。
“萬石大船?”
古人有諺水不載萬,古人們相信,船最重不過**千石,若是超過萬石,這船行於水面上,就要沉了。
所以萬石是一個極限,也是一個標準。
周博,林當鋒當然也是不相信,李重九所說的萬石大船可以浮於海面之上,可能是誇大其詞的說法。
林當鋒當下勸阻言道:“我們商人常說,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建一艘海船費時日久,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六年之功,若是使君所言的萬石大船,恐怕要十年也說不準。”
李重九言道:“不錯,但我建立水軍之心不便,若是可以,我可能會從東萊郡奪船。”
東萊郡乃是隋朝水軍基地。
說起大隋水軍亦是名聲赫赫,當年楊素平陳,造五牙大船是十餘艘,順江而下。而現在為宇文化及留在江都鎮守的左武衛將軍陳稜,他曾經率領水軍渡海遠征過琉球,並俘回數千人之多。
後來這支大隋水軍,又交到了出身江南士族的來護兒之手。大業七年征討高句麗時,來護兒率領大隋水軍,從東萊出海,橫渡渤海,史書上言,隋朝水軍舳艫數千裡;浮海見進;入至淠水,從洛東江登陸攻入平壤。
大業十年,第三征討高句麗時,還是來護兒率領水軍,從東萊出海,登陸遼東半島的,攻打卑沙城。
而今來護兒在江都之變中,為宇文化及所殺,但這支大隋精銳水軍,還屯駐於東萊郡,足有有上千艘大船,可以渡海。
林當鋒與周博,對於李重九如何掌握,東萊郡的船隻不知,畢竟陸地上,還隔著一個渤海郡。但是既然李重九有心在此海濱設立鹽場,以及水軍都督府,那麼他們身為李重九屬下,必然要全力以赴,幫助李重九完成此事。
三人還在細細商談,但對於現在襁褓之中的李重九水軍而言,缺得還是很多。
而這時一騎快馬,從山坡上賓士而來,向李重九稟報言道:“稟報上谷公,魏郡丞來報,漁陽郡張金樹殺了高開道,願意舉郡降伏於我們,這是魏郡丞的來信。”
林當鋒,周博當下一併向李重九道賀,言道:“賀喜上谷公,拿下北平郡後,又得漁陽郡,如此幽州六郡,皆已在我們掌握之中。”
李重九笑著點點頭,言道:“不忙,先看看魏徵信裡怎麼說。”
李重九當下拆信一看,但是看完一遍後,額上的眉頭卻是皺起。(未完待續。。)
第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