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前軍分開,放徐世績數騎而至。
徐世績來到李密身前,翻身下拜,言道:“魏公,末將來遲一步了。”
李密下馬,待扶起徐世績時,待看到對方身旁還有一人,當下一愣,問道:“莫非是李賢弟?”
對方當下抱拳,言道:“魏公,正是在下,聞瓦崗與王世充決戰東都,某特率三千幽州鐵騎前來助戰。”
“幽州!”
瓦崗軍眾將皆是交頭接耳,心道幽州距此有上千裡啊。而另外有人聽聞對方乃是幽州刺史李重九,都是不敢置信,眾人都是久仰其名,當下一併爭相打量對方究竟如何相貌。
原來李重九心知在歷史之上,李密兵敗王世充後,心灰意懶退過河北後,因擔心留守黎陽的徐世績作亂,失去洛口倉後,黎陽倉再失,瓦崗軍失去就糧來援。
李密心灰意懶,故而聽從部屬之言,前往關中去投奔李淵。
故而之前特意去黎陽,李重九試圖說服徐世績,若徐世績無力叛李密,則邀他一併前往河內,以示別無居心,若是徐世績有心作亂,那麼黎陽城內有王君廓所在,還有自己三千兵馬在外監視,徐世績就算謀反也要掂量再三。
最後自是李重九說服了徐世績,一併來見李密,邀他重回黎陽。
李密見李重九,陡然淚滾衣襟,言道:“唉,為兄羞見吾弟也,我瓦崗軍二十萬大軍先敗於邙山,再敗於洛水,眼下只有兩萬人馬,連洛口倉都丟了。”
李重九上前托住李密的手,言道:“某自已知悉,當年軒轅九戰方平蚩尤,高祖數敗於項羽,然垓下一戰而得天下,眼下我軍雖是稍稍受挫,但請魏公返黎陽,整兵休甲,他日再圖中原為時不晚啊。”(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一更)
李重九向李密建議休兵修甲再戰之時。
一旁一名文士站出;朗聲言道:“上谷公,有所不知,魏公已與眾將商定,一併入關中,與李唐攜手。”
李重九手腕輕抖,看向李密,心道自己難道還是遲了一步,不能扭轉,李密歷史上瓦崗兵敗之後,入關中投奔李唐之結果嗎?一旦李密投奔李唐,那麼麾下瓦崗那些隨他轉戰天下的精兵猛將,以及現在瓦崗所據有的河北之地,亦將盡數為李唐所有。
對於李唐而言,現已是有了關隴門閥的全面支援,若是再得到以瓦崗為首的河東豪強依附,到時對於自己而言,李唐的大勢將越來越強,終於到了不可逆轉的一步。
李重九當下仔細看李密神色頗為躊躇,對於許敬宗之言,李密眉頭一皺,顯然內心是反對的,但卻沒有出言反對。
李重九見此心有數,若是李密亦不肯降伏李唐,那麼他猶事有可為。
若是李密真的一敗之後,就此死心,不復爭霸天下,那麼就不是李密了。否則歷史上李密也不會投降李唐後,聽王伯當之言,以收復山東舊部的名義,前往山東。
結果李淵擔心將李密縱虎歸山,反悔命大將斬其半路之上。一代梟雄,東山再起之志,中道而折,弄得如此下場。
只要李密不願意降,那麼就是其麾下將領逼迫李密做此決定。那麼要說服李密,必先說服瓦崗諸將。
李重九當下沒有與李密言語,而是抱拳向這文士問道:“不知道閣下是誰?”
對方作揖言道:“回稟上谷公。在下魏公帳下記室許敬宗。”
“許敬宗。”
李重九不由訝然,不想在此碰到此人。李重九上下打量。此人名氣現在雖不顯,但任何熟知武周曆史的人。卻無不曉此人。
沒有許敬宗,就沒有武則天,此言雖有些過了,但也差不太遠,歷史上唐高宗要廢后,立武則天為後,許敬宗向高宗說,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況天子立一後。後此人憑迎奉之功,高宗一朝位極人臣。無人可及。
還有一事,就是此人撰寫武德實錄,太宗實錄二書時憑一己好惡,應和權貴,塗改史書。
許敬宗聽李重九一副有聽說過自己的樣子,不由笑了笑,他身為南朝士人,累世為官,除了李淵。李密等寥寥數子,他人都不甚看不上。
至於李重九在他眼底也是一個武夫罷了,但許敬宗心知即便是武夫,在眼下天下大亂之時。對方也是幽州的一方諸侯,於是笑道:“沒想到區區微名,還能入上谷公之耳。”
李重九不由一笑。言道:“哪裡是微名啊,聽聞宇文化及謀逆之日。虞世基被誅殺,虞世南伏地而行請求替兄受死。尊父被處死,汝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