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2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在自己領兵在外時,中書令坐鎮後方,處理好大小之事,若派人肘制,起了爭執,難道還稟告身在千里之外的自己裁斷。

但對中書令把持政令的危險,魏徵說得也不無道理。

李重九言道:“再命各郡郡守,監察御史有專折上奏,可不透過中書省,直承於孤,以防弊端,就如此定下。”

溫彥博,魏徵等人紛紛點頭,這倒是一個不錯辦法,眾人議論了一番,都是覺得沒有什麼太大的漏洞,皆不再有異議。

但令溫彥博,魏徵奇怪是,李重九似沒有與任何商議過,但這些制度卻是信手拈來,彷彿生而知之,難道這世上真的是有天降貴胄的奇才。

溫彥博;王珪等人都是這個時代的精英,但此刻也只有拜服二字。他們哪知李重九胸中這些觀點,都是唐宋明清數朝,君權臣權上千年鬥爭出來的結果。無數帝王將相殫精竭慮,也不過將這權力制衡之法,研究到這個地步,而李重九一下子就大步跨進,不費吹灰之力。

趙國制度就此定下,而文官們接著最關注的事了,誰官大,誰官小。

依照隋朝的官制,三省長官並在時,雖是同級,但尚書省尚書令位居門下省侍中之上,門下省侍中位居中書省中書令之上。實際上這也是三部的權位的體現。

李重九罷了門下省侍中,給事中黃門侍郎,尚書省尚書令後,文官之中,剩下中書令,尚書左右僕射,三人最尊的局面,換到過去,三人都可以稱之為宰相了。

李重九當初開府建衙時,以溫彥博為長史,陳孝意為司馬,可謂文官之尊。

但現在李重九比當初開府建衙時,又攻下了太原,恆山,博陵三郡,三郡都是與涿郡相差不多的大郡,勢力擴充了一倍。事情也繁瑣許多,溫彥博,陳孝意二人總攬一切不再適合。

李重九稱帝在即,新的中書令,尚書左右僕射又是何人呢?

李重九看向眾臣,溫彥博等人都是微垂下目光,免得被李重九看出眼底的熱切。除了謀朝篡位的奸賊,哪個文官奮鬥了一輩子,夢想不是位居廟堂之上,位列臣班之首。

李重九頓了頓,看向了溫彥博。在另一個歷史上,溫彥博投奔李唐時,從中書舍人,遷至中書侍郎,最後於貞觀四年遷至中書令。

而與李重九工事數年來,以他的認識,中書令之任,溫彥博絕對當之無愧。(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一章 趙

李重九看向溫彥博,笑著問道:“溫愛卿,今年貴庚了?”

溫彥博畢恭畢敬地回答言道:“微臣生於建德二年,至今屈指數來,虛度光陰四十有八了。”

“光陰荏苒,數年前,溫愛卿到懷荒鎮獻三策之事,孤猶自記得,愛卿還記得嗎?”

溫彥博回憶起往事,露出追思的神情來。良久溫彥博感慨言道:“不想王上還記得。當初臣獻三策,一策取涿郡,為根基之地,二策富足百姓,領內安定,三策興盛儒學,教化地方。眼下三策都已實行,吾主英明神武,蒙王上信任,微臣實在感到高興。”

李重九欣慰地言道:“朕得溫愛卿,如魚得水才是,這幾年來,在幽州勞苦功高。不過眼下我幽州人才如雲,同濟之輩,不乏能臣幹吏,這中書令之職,乃文官之首,你看你較之他人有何長處可勝任?”

溫彥博乃是第一個主動投奔李重九計程車人,故而李重九一直對他委以重用,之後魏徵,盧承慶,王珪,張玄素先後投入幽州麾下。眾人難免有所異議,說溫彥博能有今日,純粹只是佔得先機,論才能卻不比魏,盧等人。

溫彥博當然也知道這話,他看向左右的王珪,魏徵,當下上前一步言道:“孜孜奉國,多謀善略,臣不如張玄素;兼賢文武,運籌帷幄,臣不如茂功;辦事幹練,案無滯留,臣不如孝意;以諫諍為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徵;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不如王叔玠,但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與數位臣工有一日之長。”

溫彥博這一番話說得不卑不亢,既表露了自己願為中書令的決心,又令同僚不至於妒忌,眾人一併點頭,連魏徵,王珪聽了也不由撫須,心底暗贊。

李重九聽了則是哈哈大笑,他一向也十分善於言辭。但看來溫彥博平時不動聲色,口若懸河的本事遠不及姬川,但關鍵之時說話卻恰到好處,這才是真功夫。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敷奏詳明,出納惟允,一日之長,溫愛卿真有宰輔氣度,足以為中書令,以後希望溫愛卿助孤一臂之力。”

溫彥博跪伏言道:“臣必鞠躬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