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為南洋的華人提供安全的保護,而華人們回國建設,這本來就是一件大家都雙贏的事。
離開了新加坡之後,帝國海軍南洋艦隊南下,對荷屬東印度殖民地進行了訪問。檳城、巴達維亞、泗水等等,都是南洋艦隊訪問的重點。帝國海軍每到一處,都受到了當地華人們的歡迎。生活在荷屬東印度的華人,處境比生活在海峽殖民地的華人更為艱難。帝國海軍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當然,荷屬東印度殖民當局,對於帝國海軍的到來,可是不怎麼歡迎的。對於荷蘭人來說,中華帝國無疑是一個龐然大物。原本,中國不在乎南洋的這些華人,所以他們可以隨意欺壓,就好像是放羊一樣,等到養肥了之後,直接宰掉。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如果他們再敢這樣對待華人的話,中華帝國肯定會有意見的。荷蘭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稱霸世界的海上馬車伕了。沒落的他們,也只剩下荷屬東印度這塊殖民地而言。一旦中華帝國要對他們動手的話,那荷蘭可抵擋不住。
所以,荷屬東印度殖民當局對中華帝國可謂是恨的咬牙切齒。但是,他們卻沒有辦法,只能夠改變對待華人的策略,免得引火燒身。不過,荷蘭不僅和英國關係密切,同時和德國關係也很好。對於中華帝國,他們倒不是很懼怕的。(未完待續。)
PS:第二更到,求訂閱,求月票和推薦票!
第四百六十三章 亂起蕭牆(求月票)
帝國海軍巡航南洋,無疑是一件讓海內外華人都歡心鼓舞的一件事。國內民眾,感受到了帝國的強大,過去,一直都是外國的海軍在中國的近海橫衝直撞。現在,帝國的海軍也終於走出去了。
海外的華人,更是第一次挺直了腰桿。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他們的處境無疑是艱難的。現在,帝國強大了起來,能夠為他們提供保護了,這自然讓他們很是興奮和欣慰。
中華帝國對南洋的巡航,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隨著帝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帝國對南洋乃至海外的其他地區,影響力都會越來越大。到時候,帝國在海外的利益,將得到保護。
吳浩軒前往港城參加了帝國海軍南洋艦隊的成立儀式之後,並沒有立刻返回燕京,而是從港城一路北上,開始視察。帝國海軍大臣薩鎮冰元帥,因為有要務要處理,則先一步歸程了。
帝國從去年開始,就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了。多條鐵路線和公路開始動工。儘管現在鐵路和公路都還沒有修通。但帝國的落後交通情況,已經開始逐漸發生改變了。
帝國民間和海外的資本大量的湧入,使得帝國的工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很多城市,都開始新建工廠了。雖然,這些工廠大都是小型的工廠,甚至是手工作坊。但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廣大的農民,生活條件無疑是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的。帝國強制贖買地主們手中的土地,然後分配給無地或者少地的農民。這使得廣大的農民,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加之政府的農業稅又很低,農民們獲得收成之後,絕大部分都是屬於自己的。這直接改善了農民的生活。加之帝國現在正在大規模的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到處都需要工人。農閒時,農民們還能夠前往工地幹活,掙一點工錢。
雖然現在,農民們的生活依舊不能夠用富裕來形容。但是,和帝國成立之前相比,依舊好了很多了。農民們都成淳樸的。他們的生活好了。對帶給他們幸福生活的帝國政府和帝國皇帝和太子,自然是感激涕零的。中國農民就是這樣,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打心底裡愛戴他們。
9月底的時候,吳浩軒已經視察到了江浙地區了。這裡本來就是中國最富饒的地區,也是中國工商業發達的地區。在帝國開始鼓勵工商業之後,這裡的工廠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快速的建立起來。
吳浩軒考察的重點,不是江浙地區的工廠。而是生絲產業。這事關帝國對日本的經濟打擊。生死出口,向來都是日本的重點出口產品。甚至早就已經超過了中國。日本人利用生絲出口,換回了大量的外匯,購買了大量的機器裝置,完全了工業化程序。直到現在,生絲出口都是日本出口的最大宗的商品。如果帝國能夠在生絲出口方面阻擊日本的話,那麼,日本人想要再次獲得發展。那就幾乎不可能了。
在戰爭當中,日本付出了慘重的損失。即便有西方列強的支援。日本想要重整軍備,再和中國決一死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日本本來就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發展工業所需要的資源,都需要向外進口。如果日本的生絲產業遭到重創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