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3)

小說:心態的能量 作者:蒂帆

”有絕招(2)

第四個技巧:不僅看到不好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方面。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與其做一個好人,我更喜歡做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完整的人是身心健康,能正確面對自己的優、缺點,與人相處坦誠、通透的人!

照鏡子不是批判大會,因為我們要發掘自己的缺點,同時也要認可自己的優點。並且進一步認識到,是我們的缺點讓事情失敗,也是我們的優點讓事情成功。

()

照鏡子要讓我們看到的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全面、完整的人,不是僅僅是負面的,正面的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我們自己未曾發現的盲點。

我認識的一個女學生,她很不自信,經常說自己沒能力。

我就跟她說,以後你每做成功一件事情,也可以試著從“鏡子裡”找一下自己的優點。

有一次,她參加了一個網路文學大賽,拿了第三名。但是她還是很沮喪,說自己不如第一名。我說,那你就把第一名的那個人當做“鏡子”,然後照一照,看看你有什麼好的地方。

她按我說的做了,然後做了下面這些分析:

“他比我更認真努力,所以才能拿到這個名次。”

“我寫東西的時候很花心思,裡面有一些橋段很有新意。這個我覺得是他不如我的地方吧。”

“我自己填了幾首詞放在裡面,得第一名的那個人沒有,現在會填詞的人已經不多了。”

“對!我在跟別人比?我其實沒有必要跟別人比!我怎麼一直不懂得欣賞自己?”

“我真的比過去的自己進步了!我覺得現在的自己很棒!我有信心了。”

……

這個女學生跟我說,一開始她覺得自己這次能拿獎,不過是靠著笨鳥先飛和一點點運氣。但是,她按照“照鏡子”的方法,不斷地去挖掘自己的優點,竟然發現了很多自己原來不知道的優點。

當她跟我講述這段經歷的時候,我發現她的眼睛開始有光澤了,比我認識她的時候自信了很多!這就是鏡子的作用,更是自省的力量!

無論正面的或負面的東西,我們要挖掘的,就是你沒有發現的、但是原本又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看清真實的自己。

照鏡子不是為了自我的心理平衡,給負面的再搭配一些正面的,也不是專門針對正面的,而是不管優點、缺點都要看到,都要如實地照出來。這樣,我們才能在認清自己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向積極的方向轉變。

第57節:“照鏡子”有絕招(3)

第五個技巧:以事透理。

明朝洪應明寫的《菜根譚》一書中有句話:“以理透事,理透事未必透,以事透理,事成理在其中。”意思是說拿道理去解釋事情,道理是明白了,但事情未必能做明白;拿事情來解釋道理,事做成了道理就在當中。

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不要期望一上來就馬上顛覆原有的理念和心態。奇蹟不是一瞬間產生的,但牛是被最後一根稻草壓死的。意思是說,心態的轉變,也是一個量的積累的過程。有些反饋我們並不是聽了、知道了就立刻接受;有些時候,我們做了很多事之後,也沒有及時的給自己做總結。尤其是,你要透過分析外界的反饋來評價自己,並不是那麼容易。

相比起道理的見仁見智,事情和行為的是非對錯有時候更好把握。所以,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也應該選擇“事”作為鏡子,而不是“理”。

比如,勸一個因為事業失敗而變得消極的人,大家總是喜歡說“振作點”、“浪子回頭金不換”這類話。卻不知道,這樣的話對於這樣的人是沒有作用的。他如果懂得“振作”和“浪子回頭”的道理,又怎麼會讓自己陷於消沉的境地?

怎樣才算是以事透理呢?給大家講一位“浪子”的故事。

徐志摩的曾祖父徐宗泉,曾是一個揮霍無度的浪蕩子。徐宗泉的父親徐開錦在嘉慶道光年間從事商業,頗為發達,積累了萬貫家財。

徐宗泉是家裡的獨子,從小嬌生慣養,吃喝玩樂不說,還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父母發現了之後,也常常跟他說道理,但是他不但不聽勸規,反而加倍地揮霍。

徐開錦夫婦年紀漸漸大了,徐宗泉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放肆。從家裡拿不到錢,他就四處借債。街坊鄰居都知道徐家有錢,也都放心地借給了他。

但到了除夕之夜,事情終於敗露了。到徐家索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