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小說:邊緣採訪 作者:絕對601

採訪到,要準確客觀,不然的話我們可能會吃官司的。”

第十七章:虛假廣告(二)

第十七章:虛假廣告(二)

記者曾被譽為“無冕之王”,然而在當下中國,假記者敲詐企業很普遍,真記者要挾敲詐企業也存在。真假記者的“墮落”歷程,曾經走過“有償新聞”和“有償不新聞”兩個階段。“有償新聞”以歌功頌德為主,基本上是你情我願,一般不容易被揭發和受抵制;“有償不新聞”則是因為新聞已經歷史性地進入了“揭黑時代”,一些問題成堆或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最怕記者“曝光”。一些不法之徒或者記者群中的“害群之馬”以“曝光”為由敲詐,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有些新聞單位設立記者站不是以新聞採訪為目的,而是以拉廣告、拉贊助賺錢為目的,甚至承包給個人,不給經費,這就使一些記者迅速從社會的守望者變成了惟利是圖的食利者。

打發走了*等人,楊建明坐在老闆臺後面,感到臉隱隱發熱,說心裡話,他感覺有些對不住*他們四個人,尤其是張殊貝和程姍姍,覺得自己和鄭長征是在欺騙她們。這樣一個記者站,就像一個臨時組建起來的打把式賣藝的草臺班子,能支援多久,能做幾年,誰心裡也沒底,不過話又說回來,那些都市報,那些形形色色的報刊雜誌,那些工廠企業,不論大小,不也是一個個臨時搭建起來的草臺班子嗎?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能幾年?在現在的中國,除了公務員和一些叫得硬的事業單位,哪裡的工作還能天長地久?

對*他們四個記者,楊建明和鄭長征先讓他們寫稿子,一個月至少有四篇成形的稿子,而且得在楊建明和鄭長征那透過,這樣才能得到800元的底薪。鄭長征和楊建明的算盤是,這樣他們既得到了鍛鍊,又在心裡認同這個記者站是一個真正做新聞的派出機構,同時,他們寫的都是批評報道的稿子,楊建明和鄭長征就可以透過稿子和相關工廠企業聯絡,弄出錢來。

但事情遠沒有楊建明和鄭長征想的那麼簡單,開完會後,*和張殊貝一組,畢彪和程姍姍一組,分頭拿了幾個線索,或按報紙上留的電話,或按地址,也不管是商場、辦事處還是經銷商的,或者上網搜尋相關資訊,試圖和廠家聯絡上。楊建明仔細看過那些廣告,上面留的基本都是經銷商的電話以及經銷該產品商場的名字,留生產廠家地址電話的少之又少。*和張殊貝去商場了,畢彪和程姍姍沒動,在辦公室進行電話採訪。

畢彪撥通了一個什麼深海神油的保健品廣告在報紙上留下的電話,一看就知道是省內經銷商的,撥通後,那邊開始很客氣,以為是想購買該保健品的,一聽畢彪說是什麼記者,那人就生了氣,嗓門也大起來:“你說什麼?什麼《商品報》?和我有什麼關係?”畢彪心平氣和地解釋:“《商品報》是某某協會主辦的一張專門對商品進行輿論監督的權威報紙,和中央電視臺的一些名牌欄目都有合作,總社在北京,我們是派駐清江省的記者站……”“你就說是什麼事吧?”那人明顯有些不耐煩。畢彪也有點沉不住氣了,說:“我們看到你們那個深海神油保健品在報紙上做的廣告,違反了《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一些規定,想採訪一下你們……”沒等畢彪說完,那人說:“報紙上登的廣告有問題,你們去找報紙啊!和我有什麼關係?”畢彪針鋒相對:“那廣告是你們讓報紙登的吧?你們讓怎麼登,他們不就怎麼登嗎?”那人辯解說:“我只是咱們省的經銷商,具體怎麼回事我不清楚!”說完就摞了電話。

畢彪愣了愣,放下電話,想想又按了重撥,接通後,沒等畢彪說話,那人火氣很大地說:“你還有完沒完,我不是說我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嗎?!”畢彪笑了一聲,迂迴曲折:“這位大哥您別生氣,咱們這個保健品,在別的省也有經銷商吧?”那人說:“有,全國都有!在報紙電視臺打的廣告,內容都是一樣的,廠家就讓這樣宣傳。”“那咱們這個保健品的生產廠家叫什麼名字?是哪個省的?”那人又不耐煩起來:“我是透過朋友介紹做這個東西的,廠家什麼的你們買一件不就知道了嗎?”說完又摞了電話。

畢彪把情況向楊建明作了彙報,問下一步怎麼辦,楊建明想了想說:“你和程姍姍到賣這種保健品的藥店去一趟,不用買,把廠址和電話記下來就可以了。”

一個多小時後,畢彪和程姍姍回來了,一見楊建明,畢彪笑著說:“我懷疑這個保健品有問題!我們去了報紙上登的一家藥店,一看櫃檯上根本沒有,一問,才有服務員從櫃檯下面拿上來,我問他們怎麼不放在櫃檯上賣,這樣在底下放著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