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客於漢陽時。易屯卦初九曰:“盤桓利居貞。”
注'二'莊子曰:“曲士不可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注'三'識,性也。匡,正也。
注'四'老子曰:;“人之輕死者,以其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注'五'前書音義曰:“胥,相也。靡,隨也。謂相隨受刑之人也。”莊子曰:“胥靡登高*(也)*不懼,遺死生也。”此為矜全之情薄也。
注'六'前書□錯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此為安存之慮深也。
校勘記
一九五三頁一0行會羌虜缼起按:“缼”原作“蹾”,徑據汲本改。
一九五四頁三行拜為校書郎中“校”原作“挍”,徑據汲本、殿本改。按:校挍本通作,然各本皆作“校”,且註文亦作“校”,故改。
一九五四頁七行謝承*'書'*及續漢書“承”原鬥“丞”,徑改正。按:當作“謝承書及續漢書”,謂謝承後漢書及司馬彪續漢書也,今補“書”字。
一九五五頁三行*'勸'*收藏據汲本、殿本補。
一九五五頁三行歡嬉喜樂按:汲本、殿本“嬉”作“欣”。
一九五五頁八行有才不能用按:刊誤謂“才”當作“財”。
一九五六頁三行今王*(頗)*鼓樂於此據刊誤刪,與今本孟子合。
一九五六頁八行詩詠*(囿)**'圃'*草據汲本改,注同。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囿”當從閩本作“圃”。詩“東有甫草”,鄭氏讀如“圃”。
一九五六頁一0行恢胎曠蕩按:“恢”原作“□”,俗體字,徑改正。下“營圍恢廓”同。
一九五六頁一0行寥豁鬱泱按:“寥”原鬥“寒”,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一九五六頁一一行左概嵩獄按:王念孫讀書雜誌餘編謂“概”當作“枕”,字之誤也。水經汝水注、太平御覽地部引此,並作“左枕嵩嶽”。
一九五六頁一一行箕背王屋按:王念孫謂“箕背”當作“背箕”,與“面據”相對,箕讀為基,基亦據也,言前據衡陰,後據王屋也。水經汝水注引此,正作“背基王屋”。
一九五六頁一三行昌本深蒱殿本“蒱”作“蒲”,注同。按:蒱蒲通。
一九五六頁一五行豐彤對蔚按:“彤”原作“肜”,徑依汲本、殿本改。
一九五七頁一五行東曰衡山多青*(癯)**'□'*按:引文見山海經中次八經。善丹曰雘,□丹;善青曰□,□青。山海經凡言“青□”,皆□青作“□”,茲據改。
一九五七頁一七行應劭按:“劭”原鬥“邵”,徑改正。
一九五八頁二行*(薄)**'簿'*雲據集解本改。按:張森楷謂簿即河南十二縣簿,太平御覽屢引之。
一九五八頁五行*(汍)**'氿'*泉穴出各本並誤,據爾雅改。
一九五八頁一三行爾雅曰茆鳧葵按:“爾雅”當作“廣雅”。沉欽韓謂爾雅無此語,見廣雅釋草。
一九五八頁一四行生於水中*(矣)**'涘'*據殿本改。
一九五九頁二行本或作*(蘳)**'□'*據汲本改。按:汲本無“或”字。
一九五九頁五行鄙騃噪讙按:李慈銘謂“鄙”當作“駓”。注引韓詩“駓駓俟俟”,即毛詩之“□□俟俟”也。
一九五九頁一三行繯于山有罕按:今國語齊語作“繯山於有牢”。一九六0而四行棲招搖與玄弋按:沈欽韓謂“玄弋”當作“玄戈”。隋書天文志“玄戈一星,在招搖北”。新唐書兵志“武德三年更以關中富平道為玄弋軍,軍置將副各一人”,皆取星文為號。
一九六0頁五行揚金涥而扦玉瓖按:沉家本謂“涥”當作“□”。說文:“□,□蓋也。”讀若範,大徐亡範切。注中之“無犯反”,即大徐之“亡範切”,其音是矣。而又云“一雲子公反”,蓋唐時已有誤作“涥”者,故注家遂有此音而不知其非耳。
一九六0頁九行狗馬角逐按:汲本“角”作“爭”。
一九六0頁一一行祋殳狂擊按:“祋”原鬥“□”,徑改正。注同。
一九六0頁一四行玉路重*(較)**'輅'*也據殿本改。
一九六一頁五行蛇行有尾目*(赤)**'亦'*畫於旌旗也按:刊誤謂妖星但見尾目而已,又言其赤,非也。當作“蛇行有尾目,亦畫於旌旗也”。上文太常畫日月,故云“亦畫”也。今據改。
一九六一頁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