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勝,以爭天命,而退欲為西伯之事,尊師章句,賓友處士,'六'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令漢帝釋關隴之憂,'七'專精東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使西州豪傑鹹居心於山東,發閒使,招攜貳,'八'則五分而有其四;若舉兵天水,必至沮潰,天水既定,則九分而有其八。陛下以梁州之地,內奉萬乘,外給三軍,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將有王氏自潰之變。'九'臣之愚計,以為宜及天下之望未絕,豪傑尚可招誘,急以此時發國內精兵,令田戎據江陵,臨江南之會,倚巫山之固,'一0'築壘堅守,傳檄吳﹑楚,長沙以南必隨風而靡。令延岑出漢中,定三輔,天水﹑隴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內震搖,冀有大利。”述以問髃臣。博士吳柱曰:“昔武王伐殷,先觀兵孟津,八百諸侯不期同辭,然猶還師以待天命。未聞無左右之助,而欲出師千里之外,以廣封疆者也。”邯曰:“今東帝無尺土之柄,驅烏合之觽,'一一'跨馬陷敵,所向輒平。不亟乘時與之分功,'一二'而坐談武王之說,是效隗囂欲為西伯也。”述然邯言,欲悉發北軍屯士及山東客兵,使延岑、田戎分出兩道,與漢中諸將合兵並埶。蜀人及其弟光以為不宜空國千里之外,決成敗於一舉,固爭之,述乃止。延岑、田戎亦數請兵立功,終疑不聽。
注'一'左傳宋子罕曰:“天生五材,廢一不可,誰能去兵?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之術,皆兵之由也。”
注'二'言漢祖起自布衣,無公劉、太王之業也。枚乘諫吳書曰:“舜無立錐之地以有天下。”
注'三'軍敗謂戰於睢水上,為楚所破,後得韓信軍,復大振也。創愈謂在於成嚱閒,項羽射傷漢王匤,後復戰。
注'四'隴西、天水皆雍州之地,故言割有也。囂傳雲“名震西州,流聞山東”,是威加也。
注'五'淮南子曰:“武王伐紂,左操黃鉞,右秉白旄而麾之,則瓦解而走。”
注'六'章句謂鄭興等也。處士謂方望等也。
注'七'以囂居西,無東之意,故置之度外而不為憂。
注'八'閒使謂來歙、馬援等也。攜貳謂王遵、鄭興、杜林、牛邯等相次而歸光武。
注'九'王氏即王莽也。
注'一0'巫山在今夔州巫山縣東也。
注'一一'鄒陽雲:“周用烏集而王。”
注'一二'亟,急也。
述性苛細,察於小事。敢誅殺而不見大體,好改易郡縣官名。然少為郎,習漢家制度,出入法駕,'一'鑾旗旄騎,'二'陳置陛戟,然後輦出房闥。又立其兩子為王,食犍為、廣漢各數縣。髃臣多諫,以為成敗未可知,戎士暴露,而遽王皇子,示無大志,傷戰士心。述不聽。唯公孫氏得任事,由此大臣皆怨。
注'一'法駕,屬車三十六乘,公卿不在鹵簿中,侍中驂乘,奉車都尉御。前驅九斿雲罕,鳳皇闟戟,皮軒。
注'二'旄頭之騎也。
八年,帝使諸將攻隗囂,述遣李育將萬餘人救囂。囂敗,並沒其軍,蜀地聞之恐動。述懼,欲安觽心。成都郭外有秦時舊倉,述改名白帝倉,'一'自王莽以來常空。述即詐使人言白帝倉出谷如山陵,百姓空市裡往觀之。述乃大會髃臣,問曰:“白帝倉竟出谷乎?”皆對言“無”。述曰:“訛言不可信,道隗王破者復如此矣。”俄而囂將王元降,述以為將軍。明年,使元與領軍環安拒河池,'二'
又遣田戎及大司徒任滿、南郡太守程泛將兵下江關,破*'威'*虜將軍馮駿等,拔巫及夷陵、夷道,'三'因據荊門。'四'
注'一'述以色尚白,故改之。
注'二'河池,今鳳州縣也。
注'三'夷道,縣名,屬南郡,故城在今硤州宜都縣西。
注'四'荊門,山名也,在今硤州宜都縣西北,今猶有故城基趾在山上。
十一年,徵南大將軍岑彭攻之,滿等大敗,述將王政斬滿首降於彭。田戎走保江州。'一'城邑皆開門降,彭遂長驅至武陽。'二'帝乃與述書,陳言禍福,以明丹青之信。'三'述省書嘆息,以示所親太常常少、光祿勳張隆。隆、少皆勸降。述曰:“廢興命也。豈有降天子哉!”左右莫敢復言。
注'一'江州,縣名,屬巴郡,故城今渝州巴縣。
注'二'武陽,縣名,故城在今眉州。
注'三'楊雄法言曰:“王者之言,炳若丹青。”
中郎將來歙急攻王元、環安,安使刺客殺歙;述復令刺殺岑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