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言相爭不定也。
注'一二'夔,堯樂官也。呂氏春秋曰,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矣。
注'一三'散略猶簄略也。
注'一四'漢官儀曰“羽林左騎秩六百石,領羽林,屬光祿勳”也。
曪在射聲,營舍有停棺不葬者百餘所,曪親自履行,問其意故。吏對曰:“此等多是建武以來絕無後者,不得埋掩。”曪乃愴然,為買空地,悉葬其無主者,設祭以祀之。遷城門校尉、將作大匠。時有疾疫,曪巡行病徒,為致醫藥,經理饘粥,多蒙濟活。
七年,出為河內太守。時春夏大旱,糧谷踴貴。曪到,乃省吏並職,退去奸殘,澍雨數降。其秋大孰,百姓給足,流□皆還。後坐上災害不實免。有頃徵,再遷,復為侍中。
曪博物識古,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作通義十二篇,演經雜論百二十篇,又傳禮記四十九篇,教授諸生千餘人,慶氏學遂行於世。
論曰:漢初天下創定,朝制無文,叔孫通頗採經禮,參酌秦法,雖適物觀時,有救崩敝,然先王之容典蓋多闕矣,'一'是以賈誼、仲舒、王吉、劉向之徒,懷憤嘆息所不能已也。'二'資文、宣之遠圖明懿*(美)*,而終莫或用,'三'故知自燕而觀,有不盡矣。'四'孝章永言前王,明發興作,'五'專命禮臣,撰定國憲,洋洋乎盛德之事焉。'六'而業絕天筭,議黜異端,斯道竟復墜矣。'七'
夫三王不相襲禮,五帝不相□樂,所以鹹、莖異調,中都殊絕。'八'況物運遷回,情數萬化,制則不能隨其流變,品度未足定其滋章,'九'斯固世主所當損益者也。且樂非夔、襄,而新音代起,律謝嚱、蘇,而制令亟易,'一0'修補舊文,獨何猜焉?'一一'禮雲禮雲,曷其然哉!'一二'
注'一'容,禮容也,典,法則也,謂行禮威儀俯仰之容貌也。文帝時,魯徐生以容為禮官,孫襄亦善為容。“容”或作“宏”,義亦通也。
注'二'賈誼等以叔孫通禮制簄略,並上書對策,請更改作,皆不從,所以嘆息也。班固曰:“今大漢久曠大義,此賈誼、仲舒、王吉、劉向之徒所為發憤而增嘆也。”見前書。
注'三'資,用也。言用文帝、宣帝美略遠謀,而終不能用賈誼等言。誼,文帝時人。王吉,宣帝時人。
注'四'禮記曰:“孔子之喪,有自燕來觀者,舍於子夏氏。子夏曰:‘聖人之葬人與人之葬聖人也,子何觀焉?’”有不盡矣言未備也。
注'五'明發謂發夕至明也。詩曰:“明發不寐。”
注'六'洋洋,美也。
注'七'業絕天筭謂章帝晏駕也。議黜異端謂張酺等奏曪□制禮,遂不行也。
注'八'鹹,咸池,黃帝樂也。莖,六莖,顓頊樂也。見前書。異調言古今不同處。中都,魯邑名也。家語曰:“孔子為中都宰,製為養生送死之節。”殊絕猶斷絕也。言古樂不同,舊禮亦絕也。
注'九'言時代遷移,繁省不定也。
注'一0'夔,舜樂官。襄,魯樂官也。嚱繇,虞士官。蘇忿生,周武王之司寇也。
注'一一'言刑樂數改,而修禮則疑之。
注'一二'嘆其不能定也。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八世祖崇,哀帝時尚書僕射。玄少為鄉嗇夫,'一'
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能禁。'二'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曆、九章筭術。'三'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
注'一'前書曰“鄉有嗇夫,掌聽訟收賦稅”也。
注'二'鄭玄別傳曰“玄年十一二,隨母還家,正臘會同列十數人,皆美服盛飾,語言閒通,玄獨漠然如不及,母私督數之,乃曰‘此非我志,不在所願’”也。
注'三'三統曆,劉歆所撰也。九章筭術,周公作也,凡有九篇,方田一,粟米二,差分三,少廣四,均輸五,方程六,傍要七,盈不足八,鉤股九。
融門徒四百餘人,升堂進者五十餘生。融素驕貴,玄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授於玄。玄日夜尋誦,未嘗怠倦。會融集諸生考論圖緯,聞玄善筭,乃召見於樓上,玄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一'
注'一'前書曰:“田何授易於丁寬,學成,寬東歸,何謂門人曰:‘易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