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哀之閒,'四'魯君子左丘明論集其文,作左氏傳三十篇,又撰異同,號曰國語,二十一篇,由是乘、檮杌之事遂闇,'五'而左氏、國語獨章。又有記錄黃帝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號曰世本,一十五篇。春秋之後,七國並爭,秦並諸侯,則有戰國策三十三篇。漢興定天下,太中大夫陸賈記錄時功,作楚漢春秋九篇。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馬遷採左氏、國語,刪世本、戰國策,據楚、漢列國時事,上自黃帝,下訖獲麟,'六'作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七'遷之所記,從漢元至武以絕,則其功也。至於採經摭傳,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簄略,不如其本,務欲以多聞廣載為功,論議淺而不篤。其論術學,則崇黃老而薄五經;'八'序貨殖,則輕仁義而羞貧窮;'九'道遊俠,則賤守節而貴俗功:'一0'此其大敝傷道,所以遇極刑之咎也。'一一'然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誠令遷依五經之法言,同聖人之是非,意亦庶幾矣。'一二'
注'一'禮記曰:“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見於史籍者,夏太史終古、殷太史向摯、周太史儋也。見呂氏春秋。
注'二'左傳,魯季孫召外史掌惡臣。恚�坊���霸晃姨�貳幣病3�兇笫芬邢唷�
注'三'乘者,興于田賦乘馬之事。檮杌者,嚚兇之類,興於記惡之誡。春秋以二始舉四時,以記萬事,遂各因以為名,其記事一也。見趙岐孟子注。
注'四'魯定公、哀公也注'五'不行於時為闇也。其書今亡。
注'六'武帝太始二年,登隴首,獲白麟,遷作史記,絕筆於此年也。
注'七'十篇謂遷歿之後,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兵書、將相年表、日者傳、三王世家、龜策傳、傅靳列傳。
注'八'黃帝、老子,道家也。五經,儒家也。遷序傳曰:“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此謂崇黃老也。又曰:“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
此為薄五經也。
注'九'史記貨殖傳序曰:“家貧親老,妻子挆弱,歲時無以祭祀,飲食被服不足以自適,如此不臱恥,則無所比矣。無巖處奇士之行,而長貧賤,語仁義,亦足羞也。”
注'一0'史記遊俠傳序曰:“季次、原憲行君子之德,義不苟合當世,當世亦笑之。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饜。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於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蓋有足多者。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齊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
注'一一'極刑謂遷被腐刑也。遷與任安書曰:“最下腐刑,極矣!”
注'一二'易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
夫百家之書,猶可法也。若左氏、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太史公書,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由觀前,聖人之耳目也。司馬遷序帝王則曰本紀,公侯傳國則曰世家,卿士特起則曰列傳。又進項羽、陳涉而黜淮南、衡山,'一'細意委曲,條列不經。若遷之著作,採獲古今,貫穿經傳,至廣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煩,故其書刊落不盡,尚有盈辭,多不齊一。'二'若序司馬相如,舉郡縣,著其字,至蕭、曹、陳平之屬,及董仲舒並時之人,不記其字,或縣而不郡者,蓋不暇也。'三'今此後篇,慎核其事,整齊其文,不為世家,唯紀、傳而已。
傳曰:“殺史見極,平易正直,春秋之義也。”
注'一'謂遷著項羽本紀。又陳涉起於壟畝,數月被殺,無子孫相繼,著為世家,淮南、衡山,漢室之王胤,當世家而編之列傳,言進退之失也。
注'二'刊,削也。謂削落繁蕪,仍有不盡。
注'三'史記“恚�嗾擼�窖羧艘病保�罷攀橢��卵羧恕保�⒉幌鑰ぶ�嘁病�
彪復辟司徒玉況府。'一'時東宮初建,諸王國並開,'二'而官屬未備,師保多闕。彪上言曰:
注'一'玉音肅。
注'二'建武二十三年玉況為司徒,十九年建明帝為太子,十七年封諸王。
孔子稱“性相近,習相遠也”。'一'賈誼以為“習與善人居,不能無為善,猶生長於齊,不能無齊言也。習與惡人居,不能無*'為'*惡,猶生長於楚,不能無楚言也”。'二'是以聖人審所與居,而戒慎所習。昔成王之為孺子,出則周公、邵公、太*(公)*史佚,入則大顛、閎夭、南宮括、散宜生,左右前後,禮無違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