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3 / 4)

小說:後漢書 作者:熱帶雨淋

曰在縣南。

Ua**左馮翊***

秦屬內史,武帝分,改名。雒陽西六百八十八里。*'一'十三城,戶三萬七千九十,口十四萬五千一百九十五。'二'

注'一'決錄注曰:“馮,馮也。翊,明也。”

注'二'潘岳關中記曰:“三輔舊治長安城中,長吏各在其縣治民。光武東都之後,扶風出治槐裡,馮翊出治高陵。”

Ub**高陵***

*池陽**'一'**雲陽**'二'**祋祤**永元九年復。**頻陽***

*萬年**'三'**蓮勺***

*重泉***

*臨晉**本大荔。有河水祠。有芮鄉。'四'有王城。

'五'**合陽**永平二年復。**夏陽**有梁山﹑'六'龍門山。'七'**衙**'八'**粟邑**永元九年復。

注'一'爾雅十藪,周有焦穫,郭璞曰縣瓠中是也。地道記“有□猉山,在北。

有鬼谷,生三所氏”。案:史記鬼谷在潁川陽城,與地記不同。

注'二'有荊山。帝王世記曰:“禹鑄鼎於荊山,在馮翊懷德之南,今其下荊渠也。”

注'三'帝王世記曰“秦獻公都櫟陽”是也。

注'四'古芮國,與虞相讓者。

注'五'史記曰秦厲恭公伐大荔,取其王城,即此城也。左傳晉陰飴甥與秦伯盟王城,杜預曰後改為武鄉,在縣東。

注'六'詩云:“弈弈梁山。”在縣西北。公羊傳曰河上之山也。杜預曰古梁國。

史記曰本少梁。爾雅曰梁山,晉望也。

注'七'書曰導河積石,歷龍門。太史公曰“遷生龍門”,韋昭曰在縣北。博物記曰:“有韓原,韓武子采邑。”

注'八'左傳文二年晉敗秦於彭衙。皇覽曰:“有蒼頡頉,在利陽亭南,墳高六丈。”

Ua**右扶風***

秦屬內史,武帝分,改名。*'一'十五城,戶萬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萬三千九十一。

注'一'決錄曰:“扶風,化也。”

Ub**槐裡**周曰犬丘,'一'高帝改。**安陵**'二'**平陵***

*茂陵***

*鄠**'三'

豐水出。'四'有甘亭。'五'**郿**有邰亭。'六'**武功**永平八年復。有太一山,本終南。垂山,本敦物。'七'有斜谷。'八'**陳倉**'九'**汧**'一0'有吳嶽山,'一一'本名汧,汧水出。有回城,名回中。'一二'**渝麋**侯國。**雍**'一三'有鐵。'一四'**栒邑**有豳鄉。'一五'**美陽**有岐山,'一六'有周城。'一七'**漆**有漆水。'一八'有鐵。'一九'**杜陽**永和二年復。'二0'

注'一'又名廢丘,周懿王﹑章邯所都。

注'二'皇覽曰:“縣西北畢陌,秦武王頉。”

注'三'古扈國。

注'四'左傳曰“康有酆宮之朝”,杜預曰有靈臺,康王於是朝諸侯。

注'五'帝王世記曰在縣南。夏啟伐扈,大戰於甘。又南山有王季頉。

注'六'史記曰封棄於邰,徐廣曰今斄鄉。又案王忳傳,郿之斄亭,為噃鬼報戮故亭長者也。秦是榮縣,後省。帝王世記曰:“秦出公徙平陽。”新論曰:“邰在漆縣,其民有會日,以相與夜中巿,如不為,則有災咎。”

注'七'前志在縣東。

注'八'西征賦注曰:“曪斜谷,在長安西南。南口曪,北口斜,長百七十里。其水南流。”

注'九'三秦記曰:“秦武公都雍,陳倉城是也。有石鼓山。將有兵,此山則鳴。”

注'一0'爾雅*(曰)*十藪,秦有楊紆,郭璞曰在縣西。

注'一一'郭璞曰:“別名吳山,周禮所謂嶽山者。”

注'一二'來歙開道處。

注'一三'左傳邵穆公采邑,史記有鴻頉。

注'一四'帝王世記曰秦德公徙都。

注'一五'鄭玄詩譜曰:“豳者,公劉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又有劉邑。

注'一六'左傳椒舉曰:“成王有岐陽之搜。”山海經曰:“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鐵,城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江。”

注'一七'杜預曰城在縣西北。帝王世記曰:“周太王所徙,南有周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